新华网:作为一家国有生态环保企业,“十四五”以来,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在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有哪些成果?接下来将如何发力,走好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环境治理水平。请陈董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陈速:“十四五”以来,在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重庆水务环境集团主要围绕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环境综合治理等主责主业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
污水处理方面。我们新建了24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9.6万吨/日;累计处理城镇污水36.59亿吨,削减COD80.17万吨。同时,我们大力推动中水回用、尾水发电工程,目前中水回用能力达到24.65万吨/日,实际年回用784万吨,主要用于污水厂厂内回用、河道生态补水和市政绿化用水。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们新增焚烧处理能力6950吨/日,累计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612万吨,相当于减少约8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提供绿色电能103.64亿度,可供约2220万人一年生活用电。
餐厨(厨余)垃圾处理方面。我们在洛碛生态环境产业园内建成投运了专门的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400吨/日,累计处理餐厨(厨余)垃圾230万吨,回收了8.45万吨毛油,生产了生物质天然气2150万立方米。
危废处置方面。新增危废处理能力4.95万吨/年,共处置危废8.5万吨。特别是在去年疫情期间,应急处置了医疗废物8600余吨。
流域治理方面。我们参与的南岸区长生河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善了流域污水管网建设,控制点源污染,显著改善了河段的水质及环境。我们牵头的一品河、黄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PPP项目,总投资14.4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解决管线堵塞、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惠及周边10万居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既定的“12345”发展战略,紧跟“实施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全市碳达峰和碳中和。
污水处理领域,将加大拓展力度,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同步开展污水厂网一体、污水资源化利用、乡镇(村)污水处理等业务布局。
固废处置领域,将加大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保持技术、运营等核心优势,开展并购拓展、产业链延链和海外市场布局;做大污泥处置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创新污泥技术、专利、人才等资源。
危废处置领域,将加快推进长寿、璧山危废处置场扩能升级,着力科技创新,向高盐危废、医疗危废、大宗危废等细分领域拓展。
环境治理领域,依托水处理等业务优势,加大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等业务拓展布局,探索进入资源再生领域,开展循环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