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随着环境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趋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环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庆水务环境集团近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如何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陈速: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氛围营造、机制建设、投入强化、平台搭建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不断推动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一是持续营造科技创新氛围。2021年以来,已完成“垃圾焚烧烟气高分子脱硝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2个项目立项。开展科技创新成果、个人和团队奖评选奖励,进一步增强了科技创新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吸纳16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组成集团技术委员会,从国内知名高校引进紧缺型人才40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二是大力强化机制建设。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制订了关于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出台《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设立了3大类、17个具体奖项;编印《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形成了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包”。同时,结合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试点“揭榜挂帅”,探索项目负责制;有序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机制。
三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集团研发投入经费从2018年的9149万元增至2022年的3.5亿元,结合生产与发展需求,每年立项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超过100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超过20项。累计实施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0多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多项;拥有国家专利800多项。
四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团拥有2个国家级平台、3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随着“环卫”“环投”的加入,集团将拥有科技型企业1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多渠道、多路径引进人才;坚持机制引领,不断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设;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以生产运行和产业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精准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引进转化一批技术成果。同时,我们将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技术体系,打造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提升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