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是一所公立三级中医骨伤医院。医院骨伤科是国家中医骨伤重点专科,医院以“骨正德厚 精术致新”为院训,以“用品牌立院,以文化铸魂”为办院宗旨,充分体现“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以筑牢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做好中医文化建设五个坚持。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坚持初心不变,构筑核心文化体系
通过准确定位文化和精神理念对医院发展的作用,把医院建成环境优雅,特色突出,疗效确切,收费合理,服务优良,人民满意的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建立了一整套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办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行为规范、办院方针、人才理念等。通过编印院内《核心价值观》读本,创作院歌,举办院歌培训,开展短视频制作培训等,推广深化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积极推动医院专科发展,树立了在全国具有学术影响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渝州正骨”品牌形象,使得医院在人民群众中良好的形象和广泛认可度。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风尚,加强宣传文化工作树立形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驾护航。
坚持传播文化,讲好中医文化故事
医院积极开展渝中区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进社区;利用全市第四届“西洽会”渝中展区平台,积极对外展示“渝州正骨”中医药特色文化宣传;利用中医药法实施四周年宣传义诊活动,为现场为居民提供“健脾除湿茶”、出版《渝州正骨》连环画、积极参加科普演讲大赛开展中医进校园活动等活动,不断开展中医药专题宣传,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坚持传承创新,深挖中医文化内涵
医院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示精神,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人才建设与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各级师承工作深挖中医药文化内涵。通过举办“渝州正骨中医经典学习会”,邀请全国名中医等知名中医药专家来院讲授中医经典知识,促进了中医药人才成长;通过申报巴渝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获批1个(郭氏筋伤推拿手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出版名中医漆伟主任中医师学术经验集《承古撷新 续骨柔筋》一部,传承项目“正骨诊疗术”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骨诊疗术”博物馆,打造“巴渝正骨诊疗术”雕塑微缩雕。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的文献内容,中医药文化的文化内涵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
青年文明号。
坚持高标准,构建特色文化服务
医院始终要求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在医疗活动中,要遵守卫生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件;要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写;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通过开展教学查房、开展教学讲座,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等护理及其他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邀请专家来院开展病例书写培训,在诊疗行为规范中提出医院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语。
医院通过建立健全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员工手册》。同时,将《员工手册》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员培训中,定期开展讲座,并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提高培训效果。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坚持高标准,构建中医特色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中医文化情怀
医院包含较场口院区、储奇门院区、渝中区人民医院(牛角沱院区)、化龙桥院区(在建)。在较场口院区4楼名医馆选用红、黄、棕色调,配以木格、条案等进行装饰,诊室内配以圈椅、屏风等;储奇门院区于2004年投入使用,在筋伤病区,选用红、黄、米、灰、褐色等,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化龙桥新院区建筑上采用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装饰品,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医院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