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桃花溪入长江口水清岸绿。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4月10日电(李华曾 陈雨)春日,行走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桃花溪畔,溪水清澈见底,两岸柳树垂堤,不少市民前来踏青游玩。
清污分流 昔日臭水沟如今成湿地公园补水地
“别看桃花溪现在是市民喜爱的郊游地,曾经它可是让大家捏着鼻子快速通过的臭水沟。”家住桃花溪附近的居民吕大姐说。
桃花溪为流经重庆主城区的长江一级支流,全长15.79公里,流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河道发源于沙坪坝区,流经九龙坡老旧城区后,从渔鳅浩汇入长江。桃花溪沿线共有入河排污口32个,它的水质直接关系着长江水质安全。
九龙坡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宋力介绍,桃花溪沿线为老城区,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加之到入江口还有一段最大埋深约100米、长度2.8公里的暗涵,因此,每到雨季,暗涵出口处,就会出现雨污混合后的水直接汇入长江的现象。
为了从源头截污治污,从根本上解决桃花溪入长江口的水质问题,2021年12月,九龙坡区启动清污分流工程,通过暗涵内窥、排口溯源等查出混接、错接进入涵洞污水来源164处。“截流后,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清水直排进入长江。”宋力说。
此外,九龙坡区还新建了彩云湖污水处理厂,每天为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分担3万吨的污水处理压力,助力桃花溪实现“污水入网、清水入江”。清澈的河水还能助力生态补水,涵养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系列治理后,桃花溪变了模样。“溪水清澈了,溪里还有鱼。岸边也漂亮了,是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吕大姐说。
据九龙坡区连续8个月定期监测数据,桃花溪入江口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稳定提升至优于V类,部分时段达到IV类。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刘建林介绍,为解决主城区排水系统清污不分、雨污不分等问题,重庆市还印发了《主城排水系统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大力实施“挤外水、收污水”工程措施。截至目前,26项重点工程完成18项,封堵山水接口、提升沿江泵站、取消河水提排15处,有效从源头遏制了污染入河。
治理后的溉澜溪入长江口河水清澈。新华网 陈雨 摄
一体化治理 入河排污口水清岸绿
和桃花溪一样美丽嬗变的还有溉澜溪。
溉澜溪为长江流域的一级支流,曾经由于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散排、直排等问题,这里的河道水体曾经长期富营养化,水质一直呈劣Ⅴ类,被判定为“黑臭水体”。
重庆市江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江龙介绍,为了让溉澜溪重回鱼翔浅底,2019年4月,江北区启动溉澜溪整治项目。按照“排口整治+环境修复”的系统治理模式,实施“点、面、河、岸”一体化治理,着力打造溉澜溪清水绿岸。工程启动后,改造雨污管网错接点、清淤、建一体化提升泵站实现雨污分流等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污水直排口全消除。
“我们还在流域末端建了水质提升站,布置了生态滤沟3.56km。在河内种植了沉水植物、养殖了净水鱼类,帮助溉澜溪逐渐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江龙说。
溉澜溪清水绿岸水质提升项目运维单位生产主管杨纪宁说,为了确保一河碧水长治久清,江北区还引入了智慧物联监控平台,建设了在线水质监测点17座、管网流量系统30套、积水监测站10套,集成排水管网健康档案管理、排口排水信息展示等多种信息化功能,将阶段性整治举措与长远治理机制结合起来,确保了整治实效。
如今,溉澜溪入江口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实现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的华丽蜕变。
长江巫山段碧水如画(资料图)。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重庆“三江”干流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80%
桃花溪和溉澜溪入河排污口的治理是重庆市找准痛点,系统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高质、高效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的缩影之一。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流、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重庆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以下简称“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有401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否有效,日常监督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长江水质,进而关系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近年来,重庆以推动水质改善为目标,深化推进“三江”干流排污口整治。截至目前,重庆“三江”干流4012个排污口全部完成监测、溯源工作,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80%。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培石出境总磷浓度保持连续10年下降,浓度较2012年下降75%,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
接下来,重庆市将坚持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为抓手,按区域、流域扎实做好入河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工作,并建立全市入河排污口管理“一本账”和分布“一张图”,有效整改好和解决好入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全市排污口整治见实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I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