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与巴蜀小学教师共话《教学的模样》

  4月11日上午,巴蜀小学“校庆年”系列活动之“在巴蜀听讲座·全国名家公益讲座”活动举行。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华以《教学的模样》为主题,为全体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教”与“学”的思想盛宴。

  “在巴蜀听讲座”作为巴蜀小学学术品牌,已持续20余年,学校先后邀请了众多国内外教育名家及院士到校做讲座,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讲座现场,郭华教授以模拟真实课堂现场的方式,从“如何理解教学”入手,娓娓讲述着理想教学应有的模样。

讲座现场。

  何为教学?教与学有着怎样的关系?郭华指出,教与学永远统一。“学”可以独立存在,无教之学,称之为自学,却因没有教师的引导而很难真正登高望远。“教”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引发了、触动了、推进了学生的“学”之后,教才能叫教。只有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才能完整的叫“教学”,教与学永远统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尤为重要,教师促进和引发学生的学习,这就是教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关键人。

郭华以《教学的模样》为主题,为全体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教”与“学”的思想盛宴。

  如何进行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郭华强调,“最近发展区”就是最好的教学发生区,在“两次倒转”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最近发展区”即现有水平到未来水平,“两次倒转”是要先“倒过来”再“转回去”。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的智慧结晶,与学生的经验和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站在儿童的立场,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所以教学首先需要“倒过来”,从人类认识的终点,回到人类认识的起点,再出发。而“转回去”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有深刻的把握后,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台阶,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经历,一步一步走上台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究爬阶梯,达到未来水平,收获成就感。

  那么,如何落地课程内容结构化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郭华认为,课程内容结构化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课程内容和学习这样内容的学生应该展开的活动。郭华教授以砖(知识点)、房子(学科结构)、家(开展活动,建立知识和生活的紧密关联)的隐喻,向老师们强调了课程内容结构化的重要性。“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正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典型表现,只有特别明晰的知晓这门学科的结构,才知道这门学科可以跟哪些学科跨,怎么跨。”郭华说。

  巴蜀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守正创新“做”教育,新时代,新征程,巴蜀小学将持续以“在巴蜀听讲座”学术品牌为驱动,落实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引领每一位老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