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花溪中学:抓实“三个关键点” 促进“双减”落地见效

  “以前,下班后和孩子最多的交流便是催促他完成作业,因为作业问题没少和孩子闹矛盾。这学期以来孩子回家后作业用时短了,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自主学习,课外阅读的时间多了,学习劲头也足了。”巴南区花溪中学初二班级家长群里一家长发了这样一段话。

  学生的感受则更为直观,“这学期大部分作业都能够在学校完成,不懂的问题及时询问老师,作业量少了,比较有针对性,我们学习效率也提高很多。”最让这些孩子们高兴的是,课后时间变多了。“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可以自主选择艺体项目,回家后也能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课外阅读量也变多了!”

  作业时间缩短了,教学质量会不会降下来?花溪中学的答案是:不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本着“减负不减质”的原则,花溪中学着力“三个关键点”,实施“导学练评2.0案”课改,开展教师技能提升培训,推行“1+N”课后服务模式,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减负提质,课改为“双减”赋能

  优化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落实“双减”关键在课堂,花溪中学对原有“导学练评”课堂模式进行探索与优化,全面推行“导学练评2.0案”课改。

  花溪中学的“导学练评2.0案”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学习目标”“课前自学”“课中学练”“学习评价”“课后巩固”“学后反思”六大环节。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通过“引导、反馈、激励”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巩固学习成果。

  学科教师基于“导学练评2.0案”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不同的课堂设计。如,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要贴近教材,强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解决问题;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注重多样性,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体验感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质后的“导学练评2.0案”,学习目标指向更明确,学习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练习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更加充分有效。

  视导促改,提升教学水平。学校成为巴南区研训示范基地以来,区教研员每月不定期到校开展视导活动,深入一线,悉心指导,了解学校课改动态,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把脉,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英语教研员李英惠在课堂上指导学生。

  研讨作业,提升设计质量。开展每日题型记录、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手抄报……这是花溪中学这学期数学组的单元作业设计。

  “双减”以来,花溪中学将课堂、课后作业与“导学练评2.0案”有机融合进行作业设计。作业的内容紧扣教材内容、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具备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化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探究性。

学生绘制的数学手抄报。

  花溪中学鼓励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组内研讨、案例分享、观摩学习等形式的活动,进行作业设计探讨,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在本学期巴南区作业设计比赛中,学校有6人次获区级一等奖,7人次获区级二等奖,6篇作业设计推选重庆市进行评选。此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寒假作业集》的编写工作,除了语、数、英三科有基础性作业,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都以假期实践形式进行作业。并拟在下学期开学进行学生优秀作业集中展示评选。

  锤炼本领,搭建教师成长专业平台

  以赛促改,锤炼教学能力。“‘双减’的实施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究其根本,还是要落在教师身上。”花溪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吴光甫介绍,本学期,学校以“导学练评2.0案”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教学活动,如新入职教师过关课、教案设计大赛、校内名师展示课、“忠孝杯”教学比武等。以活动为载体,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今,在花溪中学的课堂上,教师引领的启发式教学、练习内容及时评价、依据学生水平分层教学、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学中采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事例和小实验……已不是个例。教师们正在逐步打破传统课堂的桎梏,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课堂上演示物理小实验。

  落实培训,提高教师技能。“经过一学期以来导学练评2.0的课堂模式,现在在设计每道题前,我会开始思考这道题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在课堂设计和作业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中心。”新教师李思源在年终总结时这样写道。

  本学年,花溪中学以“落实‘双减’·课程思政·课改2.0”为主题深入开展“溪语”名师讲坛活动。校级名师通过主题分享,阐述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给学校青年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通过名师讲坛,学校充分发挥了名师示范引领和带头辐射作用,推动着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助力学校2.0课改。

教师韩辉在“溪语”讲坛进行案例分享。

  “五育并举”,延时服务契合育人新需求

  课堂提质增效,课后服务也同样精彩。花溪中学将五天的课后延时服务与“五育并举”相结合,创新实施了“1+N”课后服务模式。

  “现在每天放学回家后,只需要花30多分钟就能完成剩下的口头或实践类作业,自己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初二年级学生罗雁莎说。花溪中学的作业辅导以开展自主阅读、自主完成作业、教师答疑等内容为主,保证学生的大部分作业能够在学校完成。

  除了作业指导课之外,花溪中学致力于开发社团课程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依据学校资源以及教师特长、专长,学校开设了篮球、羽毛球、跆拳道、舞蹈、剪纸、绘画、葫芦丝等十多种社团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作为重庆市葫芦丝艺术特色学校,花溪中学在葫芦丝艺术教育方面成效显著。葫芦丝进课堂、葫芦丝进大课间、葫芦丝进社区是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初一年级学生花溪街道礼堂进行葫芦丝比赛。

  “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家长辅导学生作业难、学生兴趣特长培育难等问题。”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明仲介绍,目前学校有1600多名学生自愿参加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将“作业指导”和“特色拓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沈静娴)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25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