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代表委员谈就业 让“一生一困”在就业路上走得更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举措。1月11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和重庆日报联合策划的“2022重庆两会直播间——对话民生 传递心声”进行了第三场直播。市人大代表、重庆科技学院环境能源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贾碧,市政协委员、重庆威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义奎围绕帮扶“一生一困”就业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并与网友进行了深入交流。

  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痛点——

  部分学生“慢就业、缓就业”,供需矛盾仍明显,人力资源配置亟待优化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我市24.2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落实率已超出90%,较往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然而痛点仍然存在。

  “据学校调查,近年来不少毕业生出现了‘慢就业、缓就业’现象”。贾碧介绍说,一是部分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职位,于是选择考研考博继续深造。“前几年这个比例大概在20%左右,近两年明显攀升。比较好的专业毕业生最多有70%考研或者考公,没成功者有相当部分选择继续报考,不会参与就业。”

  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季期间没找到合适岗位,暂时回家休整。有的毕业生家庭条件不错,没找到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休整期越拖越长,最后索性“躺平”,甚至成为“啃老族”中的一员。“一旦在家休息三个月以上,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就业的迫切感。”贾碧举了例子——有毕业生回家后昼伏夜出,除了玩游戏就是喊外卖,原本信誓旦旦要找工作、考研或考公务员,最后也不了了之。

  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到底难不难?在贾碧和黄义奎看来“既难又不难”,关键在于供需矛盾仍然明显——有的岗位人满为患竞争激烈,有的岗位亟需人才却遍寻无着。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黄义奎说,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都设立了人力资源产业园。对人力资源摸排调查显示,智能制造、大数据、芯片等行业亟需人才,但供应量明显不足;而新媒体、直播带货、物流外卖等新经济行业则涌入大量新生代劳动力,人力资源配置亟待优化。

  “新经济行业往往收入高、来钱快,显得‘看上去很美’,可总容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更替迭代非常快。”黄义奎说,相对于这些“网红”职业,高校毕业生应该有更科学长期的职业规划,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建平台、抓培训、强技能——

  帮扶困难群众就业要“扶上马送一程”

  在去年的重庆市两会上,贾碧曾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建议,呼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贾碧说,这份建议源于她的基层调研:“当时我带学生去本地一家制造业老牌企业实习。该企业的产品曾驰名亚洲,但工厂车间里从业的员工普遍年龄超过45岁。企业负责人说很难招到年轻人,青年农民工又缺乏技术,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我进一步调查发现,青年农民工中相当多人员为小学或初中文化,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如上一代人。其自身文化素质制约了就业竞争力,专业技能弱,就业面狭窄,遇到复杂繁重的工作,就会出现‘有活干不了、有劲使不上’的尴尬局面。”

  黄义奎也表示,目前很多就业困难群众面临类似困境——一是文化水平不高,二是没有专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转城人员有就业需求,需要相关部门为他们打通渠道、建立平台、强化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职业岗位。”

  贾碧和黄义奎都认为,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必须完善系统化举措,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贾碧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工程,可以在各区县、乡镇街道成立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农民工就业技能,形成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体系,制定适合农民工岗位培训的考核标准,确保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作为长期稳定的基层工作常抓不懈。

  黄义奎则建议加大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充分用好这个市场化平台,了解困难群众未就业的原因,掌握其就业创业意愿、技术技能水平、培训提升需求等情况,做到就业状态清、服务需求准。同时拓展完善灵活用工机制,提高用工主体和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改善灵活就业环境,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可靠的保障。

  倾力抓好就业“全周期”工程——

  让“一生一困”“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直播中,不少网友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有网友在线提问,自己读大学时尝试过销售、家教等岗位,这些岗位跟所学专业并不相关,但他对专业不太喜欢,如今即将毕业的他有些迷惘,不知道到底应该先就业还是先创业。

  网友提问引发了两位嘉宾的感叹。贾碧表示,其实这种择业困惑目前比较普遍。“事实上,就业是一个‘全周期’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当事人自己好好思考选择,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倾力解决,才能使‘一生一困’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贾碧认为,应该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三全育人”要求,尽早对年轻学生开始就业择业教育。“建议要向全社会多宣传大国工匠‘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让更多年轻人仰慕学习那些‘技术大拿’,真正转变观念,愿意扎根基层。”

  贾碧还呼吁家庭要给年轻人更多尝试的机会,多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主动分担家务,逐步形成团队分工协作的精神。这样对他未来的工作就业很有帮助。

  黄义奎对此非常赞同。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和创业者,他在校期间曾尝试过餐饮、服装销售等创业项目,毕业后干了两年销售,很快就成长为公司销冠。黄义奎建议网友要尽量多收集感兴趣的行业信息,最好是先进入行业学习相关经验,寻找合作伙伴,有一定基础后再选择创业。“比如我们企业正在搞的合伙人项目,就是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作为公司创立者的个人出40%资金,公司出60%资金,给他提供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分红各自分50%,这样的合作成功概率在90%以上,目前已经孵化了十几个合伙人项目。”他认为,这种模式未来在就业市场应该很有前景。下一步他们将帮助更多个体参与其中,培育一批年轻创业者。

  两位嘉宾表示,今年的重庆市两会上,他们将继续关注就业领域的话题。贾碧将就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前设计就业规划提出建议,而黄义奎将围绕帮助老龄群体再就业进行建言。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25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