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盘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重庆綦江探索红色文旅融合之路
2022年01月11日 18:18 来源: 新华社


  綦江区,重庆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重庆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綦江支部诞生地……

  近年来,綦江创新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并依托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探索出一条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红色资源“活起来”

  在王良同志纪念馆,记者在电子屏幕上轻轻一划,为革命烈士王良献上一束花。屏幕显示,记者是第83641位献花者。

  王良,1905年出生于綦江,曾参加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等战斗,后担任红四军军长,英勇善战、屡建功绩,1932年壮烈牺牲。

  2021年6月,王良同志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截至目前,接待总人数已突破11万人次。

  2021年6月29日,位于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的王良同志纪念馆暨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石亮 摄)

  “綦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涌现出王良等革命英烈,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重庆最早的基层党组织诞生地之一,在重庆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綦江区委书记姜天波说。

  王良同志纪念馆,是綦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成果之一。去年以来,綦江已梳理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处36个点,革命遗址遗迹162处。

  在綦江闹市区,一栋川南民居风格的木板楼房格外显眼——这是革命烈士邹进贤故居,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于2021年1月27日修复完毕后正式开放。

2021年12月16日拍摄的中共綦江支部旧址——邹进贤故居。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在中央红军长征过境的石壕镇、安稳镇,綦江正在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建设区”,已推出石壕红军烈士墓、红一军团指挥部、红军桥、“枫香树下1935红军街”等红色遗迹旅游线路。

  同时,綦江还推出系列红色文艺作品,其中电影《王良军长》已在2021年国庆期间上映。另外,綦江与贵州遵义等地联动,从点、线、面等多角度盘活红色资源。

  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

  走进中共綦江支部旧址,登上楼梯,穿过革命烈士邹进贤的书房和卧室,悬挂着党旗的綦江支部会议室映入眼帘。

  “为掩护党的活动,会议室平时是书铺的修书室,党员开会时才悬挂党旗。”綦江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孙萍说。

  如今,这里已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去年以来,重庆及周边地区不少党支部到此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党史,聆听革命故事。

  这只是綦江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之一。去年以来,綦江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以丰富灵活的形式,打造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

  2021年6月29日,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的王良同志纪念馆内,游客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新华社发 (陈星宇 摄)

  在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开展主题班会等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小小讲解员’宣传红色文化,还编制了王良故事的教材,让革命理想深入童心。”永城小学校长江勇说。

  不只是以学生为主的“小小讲解员”,綦江还专门培养了一批“王良志愿者”对綦江红色文化进行讲解。

  綦江还创新开展沉浸式教学。在“长征路上学党史”活动中,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换上军装,踩着草鞋,重走长征路,聆听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党员干部对党史入脑入心。据统计,去年以来共有来自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4500多个党组织30余万人次到綦江开展学习活动。

  “通过这种体验式、互动式的户外课堂更能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力量。”从重庆主城区到綦江参加学习的党员王靖宇说。

  撬动乡村振兴的“红色杠杆”

  走进渝黔交界处的安稳镇崇河村红军街,红色是道路两侧建筑的主基调,辉映着视野尽头的郁郁青山。

  在“鸡名两省”餐厅,老板罗德开正认真地给顾客介绍菜品:“你看这丸子围成一圈,中间有个空档,所以叫‘突出重围’;这道菜白菜萝卜一起炒,寓意红军的艰苦,所以叫‘红军菜’……”

安稳镇是中央红军长征过境地之一。去年以来,綦江在崇河村打造红军街,去年吸引近10万人参观学习。在此开了20多年餐馆的罗德开坦言:“以前一年最多能赚两三万元,去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如今在綦江,红色旅游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

  安稳镇镇长代显锋说,崇和村依托“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021年已落地各类产业发展业态20余家,村集体累计收入9万余元,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在永城镇中华村,以王良故居、王良同志纪念馆为轴心,休闲观光农业正快速发展,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从务工、农家乐经营中获得收益。

  在中华村120亩集体果园内,沉甸甸的柑橘压弯枝头。驻村第一书记刘春梅说,柑橘被游客采摘后每斤可以卖到10元左右,加上萝卜、南瓜等套种作物,果园每年可以带来1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不仅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也为乡村振兴赋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姜天波说。

  文字记者:李勇、赵宇飞、陈青冰

  视频记者:张海舟 

编辑: 韩梦霖
精彩图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2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