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童类人:做打破知识围墙的原创童书

  新华网重庆4月11日电 “童类人:世界一流童书创造者”项目,是上海市2021年唯一在互联网双创大赛中获金奖的高教主赛道文创项目。该童书原创团队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大伟指导,2017级本科生杨俊尧担任学生负责人。

童类人项目团队。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杨俊尧是位新闻学院的学生,怀揣着经世致用的情怀,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书斋里的知识变成服务社会的能量。

  近年来,杨俊尧与他的小伙伴们感受到在疾病面前,有最基本的知识储备以及科学的认知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他们便组成了一个童书原创团队——“童类人”,写一套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科普童书。他们希望读过这套书的孩子们,能够成为坚强的“小小战士”。

  “我们团队秉持‘大学有围墙,知识没有围墙;让优秀的人带领下一代成为更优秀的人’的理念,希望将成员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传播出去,以创造世界一流图书为目标,让中国原创图书走向世界,为世界儿童贡献中国智慧。”谈起团队成立的初衷和目标,杨俊尧的脸上充满着自信。

  他回忆道,团队成立以后,开始着手创作一本有关传染病的科普绘本,过程并不轻松。创作初期,许多团队成员只能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大家一起苦思冥想,一起灵感迸发。但也正因为有成员日复一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沟通和磨合,在线下初次见面时,大家迅速且默契地投入到绘本创作中。

科普绘本中的画面。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为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且让小朋友在面对庞杂的科学知识时能够保持阅读条理清晰、不混乱,“童类人”团队决定联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鹭进行指导。“在张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将这套科普图书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四大类,并依托这些分类来讲述有关传染病的故事,使这套图书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简单易懂、可读性高。”杨俊尧说。

  有了灵感和方向,得益于复旦大学学科融合发展优势,团队成员迅速根据其自身不同的专业背景,从各个角度和维度搜集相关资料。但科普知识不容马虎,于是他们还搜集观看了许多的纪录片与论文,一页一页地重读生物医学课本,将晦涩的知识制成容易理解和查阅的表格。

  在进行故事编撰时,杨俊尧称,既然是童书,若只是严谨呆板地铺陈知识点,那么效果将大打折扣。若只是单纯沿袭以往对西方医学史的历时性简介,那中国先辈的努力也将难觅踪影。“最后,我们决定让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来参与这场旅程。在书中同龄人悠悠、甜仔和问多多的陪伴下,一起穿梭时空、变换身形,和真菌、寄生虫对话,与科学家们交谈。”

  2021年底,他们正式出版了这套由复旦大学师生共创的科普绘本——《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该书将字融入画,又将画系于故事中,让趣味性、可读性、专业性、生活性相结合,向孩子们科普传染病的成因、传播机制和预防措施。此书在各大平台上受好评的同时,也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迈开步子,我们从学习者变成了实践者和奉献者,原来从情怀到现实、从书本到群众,并非遥不可及。”杨俊尧表示,曾经见过的那些疲惫的身影,夜深空旷的国定路和晨露未晞的学院草坪,在得到热心同学的指点,家长的肯定时,以及在公益活动里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时,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据悉,项目现于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进行进一步孵化,已获得复旦——云锋创业基金支持。项目团队也与多家一流少儿出版社签约多套出版合同。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合作开发原创童书IP衍生品。坚持以创造世界一流童书为目标,依托大学平台,填补国内高质量原创童书的稀缺,做知识的转化者,让优秀的人带领下一代成为更优秀的人。” 对于项目和团队下一步的发展,杨俊尧充满了希望。

编辑: 张青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