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明远:从个人角度来看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2023年04月12日 10:1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4月12日电 “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本质,从宏观上讲是为了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从个人角度来看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四届教学大师奖获得者顾明远说。

  顾明远表示,提高生命的质量是指一个人获得教育后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活得幸福且有尊严;让生命更有价值,是指一个人可以通过教育增加能力,对社会和人类作出一些贡献。良好的教育,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共同努力。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顾明远认为,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其中包括了对道路和教育的理想;第二,要有道德情操,高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学生;第三,要有扎实的学识,一个好老师不光要有扎实的学问,还要有扎实的学识,才能让学生看得更远、看得更高;第四,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个仁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顾明远看来,优秀的老师还应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小学时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学要培养学生专业的兴趣,有了专业兴趣后学生才能刻苦地学习;到了大学以后,除了要对专业有兴趣,还要培养学生专业的志向和创新的精神。”

  如何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顾明远建议,创新需要学生有五个方面的品质。首先,有兴趣,兴趣可以化作内驱力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第二,有毅力,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也能坚持完成;第三,开放,学生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地吸收别人的意见;第四,有智慧,要在不断学习中抓住关键问题;最后,有领导力,首先要领导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这样才能够跟别人交流和沟通。

  如何应对数字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对此,顾明远认为,数字教育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个是技术和人文的关系,教育不光有知识的传播,还有人际的交流,学生需要老师来引领而不是机器的培养;二是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不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如何应用,这种应用本身依然是立足于教育发展的传统和基础的;三是虚拟和现实的关系,现实世界错综复杂,但学生不能永远活在虚拟世界中,应走向社会,通过亲自体验来增加知识。

编辑: 张青
精彩图片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50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