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谨林:让中国建筑用上“中国制造”的阻尼器

  新华网重庆4月12日电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身为党员的陈谨林从没忘记使命,在自己擅长的科研领域坚持改革创新,承担起科研人的任务。

陈谨林。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2019年,由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谨林带领的团队研发出了全球首创新型磁阻尼技术。“磁阻尼——消能减振新技术”项目也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中荣获全国总决赛金奖。

  据陈谨林介绍,从事建筑设计专业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选择创业,更没想到创业后的科研项目可以帮助国家解决实质性问题。

  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国企建筑公司,工作稳定,事业顺利。工作之余他会将所有休息时间投入湖南大学的磁阻尼技术研究中。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某一个夜晚。那天,他的硕士导师陈政清打来电话,邀请他回到校园,进一步攻克磁阻尼难关,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工程中去。

  陈谨林回忆,他当时十分激动,虽然平日也会帮忙研究磁阻尼技术,但将所有经历投入进去,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成功落地。于是他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现有的工作,毅然选择考博。

  关于磁阻尼器,陈谨林解释道,建筑、桥梁、塔架、高铁,在矗立或运动中需要扛住狂风、地震及高速运动带来的颠簸,用装置给它们“降降温”让它们“冷静下来”,其中需要的技术就是磁阻尼。

  他表示,由于从国外进口的传统油阻尼器会因漏油而失效,每隔5年就需更换一次,更为先进的减振技术却受到国外封锁,无法引进到国内。陈谨林便下定决心,他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建筑用上“中国制造”的阻尼器。

  2015年底,重新投入学习和实验的陈谨林变得更加刻苦,他每天花大量时间待在实验室里。实验研究中心也摆满了各种各样需要实验的模型。平日里,他们也会选择就近外出,进行实地考察测试,考量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

研究项目时的陈谨林。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日复一日的潜心研究,一年几十次的实验……终于,陈谨林带领的团队在新型磁阻尼减振核心技术上有了突破,并成功地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得到应用,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等大型建筑的抗风抗振能力提升至全新的水平。

  谈起成果,陈谨林自豪地说,目前团队技术已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海顿奖,并拿到美国、日本、德国等12个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获得国内29项发明专利授权。

应用磁阻尼的项目—风机塔架。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基于磁阻尼技术成立的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全球目前唯一掌握全套新型磁阻尼技术的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合同额持续增长,2020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

  作为项目负责人,陈谨林说过这样一段话:“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磁阻尼技术将为中国制造2025添砖加瓦。”这不仅代表了磁阻尼——消能减振新技术项目的初衷,也体现了项目工作者们持续奋进,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

编辑: 朱俊洁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3112951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