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心城区将新增山城步道728公里

渝中区虎头岩山城步道

渝中区山城巷

南岸区黄葛古道

重钢步道一期工程

 山城步道枣子岚垭段

  日前,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重庆市慢行系统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以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到“十四五”末期,中心城区山城步道达到900公里(新增728公里)、自行车道达100公里(新增54公里)、立体过街设施达到960座、道路人行道7000公里。

  山城步道

  中心城区新增山城步道728公里

  《规划》指出,中心城区构建集“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为一体的高品质山城步道网络。“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增山城步道728公里,累计建成达到900公里。

  街巷步道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巴南区花溪步道、渝中区环城墙步道、大渡口区重钢步道等市级街巷步道。

  滨江步道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将重点建设两江三桥步道、北碚区北塘峡江步道等市级滨江步道。

  山林步道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将重点建设南山步道、缙云山步道等市级山林步道。

  自行车道

  中心城区新增自行车专用道54公里

  《规划》指出,要结合长嘉汇品牌系统打造、“两江三桥”品质提升,引领带动中部历史母城等区域自行车系统网络建设;结合艺术审美要求,打造南部人文之城自行车道;借鉴西部(重庆)科学城本底特色,打造西部科学之城自行车道;融入智能智慧理念,打造北部智慧之城自行车道。“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增自行车专用道54公里,累计建成达到100公里。

  市住房城乡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续建嘉陵江滨江自行车道等项目;新建重钢骑行道、“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配套骑行道、大渡口区跳磴河“清水绿岸”骑行道、“两江四岸”(江北段)自行车道、竹溪河沿线自行车道、新森大道自行车道、科学大道自行车道等项目。

  立体过街设施

  朝天门大桥等地增设垂直升降梯

  中心城区将重点围绕轨道站、公交站、学校、医院等人流聚集区域,打造连续、舒适、安全、便捷的立体步行过街通廊。“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增立体过街设施48座,累计建成达到960座。

  为强化“两江四岸”主轴功能、做靓城市新名片,计划建设洪崖洞天桥、科学大道人行天桥、石林大道人行天桥等人行天桥项目,以及西永天街人行地通、科学大道人行地通等地下通道项目。

  为加快全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建设布局,续建北碚区金刚碑人行过街设施、大渡口区石林大道人行天桥、渝中区三层马路人行天桥等项目。新建沙坪坝区南渝中学人行天桥、南岸区辅仁中学人行天桥等项目,打造连续、安全的步行过街环境,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此外,强化完善全市跨江大桥、立体过街设施配套自动扶梯或垂直升降梯建设,在朝天门大桥、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等增设垂直升降梯,解决因地形高差造成的步行绕行距离过长、老幼弱残过街不便等问题。

  人行道

  发展“慢行+”融合出行体系

  《规划》还提出,积极推行“慢行+公共交通”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倡导构建“慢行+景区”、“慢行+商业”等绿色出行体系,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市道路人行道新建2700公里,中心城区新建1300公里,重点针对中心城区现有道路人行道,完善提升2500公里。

  为强化“慢行+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我市将着力打造“慢行+轨道+公交+道路”高效融合的全天候高品质交通出行体系,实现与公交、轨道系统零换乘,并在机场、高铁站、轨道站、公交枢纽、游轮港口内外打造全天候高品质的立体慢行接驳网络。

  此外,我市将构建居住、商业、景点、枢纽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步行街区。优化美化大型居住区至商业、景点等步道衔接,围绕城市商圈、历史街区、公园绿地等提升步行品质,并在全市商圈、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打造示范性高品质城市步行街区。(记者 陈竹)

编辑: 陈蒙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6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