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三个基于”让“双减”常态长效

  “双减”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非点上的单一行动,需系统思考、点面结合,最终落脚到学生。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聚焦学校治理、课堂教学、学生发展三个层面,以“基于现代治理的学校行动”“基于目标达成的双驱课堂”“基于学生自治的校园生活”为抓手,将“双减”融入学校系统工作中,使之常态长效,努力达成为学生减负的目标。

  开展系统变革,推动建立“双减”长效机制

  “推动‘双减’落实,为学生有效减负,其前提还要为教师减负。”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校长王海洋表示,“双减”之下,要为教师减去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引导他们树立“减”的观念和策略方法,从而更好地聚焦学生和课堂,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对此,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开展“基于现代治理的结构提质行动”。从学校层面的宏观管理、部门级组的中观运行到课堂教学的微观落地,进行结构化和结构优化,通过系统性变革,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和牵引“双减”工作常态化,并具有长效性。

学校开展现代治理专题培训。

  学校进一步优化管理运作系统,尽量减少事务性工作自上而下的传递、流转环节;过程中,借助信息化工具将相关制度、文件、要求等转化为简洁直观的流程图、表格、导图等;明晰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实行教育教学工作课时化;初步建立学校管理数据库,力求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繁琐的工作事项。

  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化、工具化、标准化”的举措,学校已初步形成组织架构扁平、参与主体多元、治理工具专业、制度运行闭合的现代治理框架,“双减”更深层次地融入到了各项工作中,一线教师的事务性工作在逐渐减少,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转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减负提质

  教师的工作负担得到减轻,学校又该如何为学生减负?“学生负担重、作业总量大,归根结底在于课堂质量或效率不够高。”王海洋直言,以前教师多凭经验、惯性,以灌输或单向输出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信息接收力变差、学习效率变低,学习内驱力和主动性激发不足,进而通过时间量和讲练量来弥补所谓的“漏缺”或不足,最终导致大负担与低效率的恶性循环。

  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成为推进“双减”、为学生减负的关键点。为此,学校提出推行“基于目标达成的双驱课堂”。王海洋介绍,“目标”即课时目标,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必须要有确定的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要契合文本或章节的核心价值,要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联,同时还要考虑学情因素。课时目标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表述要完整,将过程、方法考虑进去,并且要具有可检测性。“只有在课前备课教研时,把课时目标的各个因素都充分考虑到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可能开始发生变化。”

学校推行“基于目标达成的双驱课堂”,实现教学提质增效。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严格对标展开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或教学内容点对准某一目标或其中一部分;明确完成这个内容点需要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形成教与学的并线双驱,用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助推教师的“教”。整个教学过程要有随机性的反馈或检测,结束前要有小结或小检验,形成基于目标达成的教学反馈。课后,同样要精准对照课时目标布置作业,每一目标点1-3道题,可区分难度供分层,既控制作业总量,又优化作业设计,确保作业质量,并通过作业精准地反馈课时目标的达成度。

  “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促使教师领悟‘双减’的真正内涵,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这既是为他们提供的路径和策略,也是‘双减’之下对教师的新要求。”王海洋说。

  注重以生为本,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每周一的校级行政会议上,学生向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作“班级值周”的情况汇报;教室里、图书吧里,各类书籍在学生手中传阅、流转……这是“双减”以来,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里时常能见到的场景。

延时服务时间段里,学生体验茶艺。

  通过学校管理改革和课堂教学提质等举措,师生有所减负,但“减负”不是目的本身,而是要有效利用减负后留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主体性,提高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要用有利于学生全面、个性和自主发展的课程去填充这些时间和空间。”王海洋介绍,学校遵循“格一尽性”的教育理念和“得一以生,与时偕行”的校训,除了丰富“五育”课程外,强化了基于学生自治的校园生活,通过班级值周和图书流转两个项目,引导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汇报班级值周工作情况。

  班级值周,是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事务,包含学生文明礼仪、就餐方式及环境管理、寝室管理、校园清洁维护、重要时间节点值日等工作。负责班级值周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对全校学生展开监督、管理。每周五,由班级值周的负责学生汇总情况并制作总结报告,周日晚完成对下一个班级的交接,并在下周一的行政会议上,向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直接作工作汇报。王海洋表示,学校将长期性、常态化开展班级值周工作,力求让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三年内能完整经历2-3次的全员和全面的自主管理。“管理和被管理,只有在角色体验中才能实现互信和达成共识。这既是综合性的劳动教育,也是行为养成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学可以有图书馆室,但不提倡做藏书;图书的价值在于流转,哪怕有损耗,都比陈列在馆室强”。图书流转就是将学校图书室的所有书籍,分发到各年级和班级,在年级设置书吧,并在班级内部和班级之间进行流转。如此一来,数千本书籍在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流转,校园便成为流动的“书海”。流转过程,由团委和学生会全程自主管理,涉及相关制度、流转记录,并通过举办读书会、读书报告、读书演讲等活动,检验图书流转的效果。

  此外,学校将班级看作承载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成长轨迹的“数据库”,尝试创新性地将区块链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打造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班级管理闭环,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也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充分“看见”自己。在这个闭环中,学生和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作为平行主体参与其中。学生轮流担任班级管理数据员,借助数据采集终端,采集、整理、上传班级和学校生活的表现数据;教师和家长则可以通过闭环加强沟通和联系,比如开线上家长会、话题交流会,邀请校外专家线上讲座等,并将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形成家长课程资源。

  减负、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着眼于“双减”工作的常态长效,以现代治理视角展开“结构提质”行动,以教学提质增效推行“教学双驱”课堂,以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全面发展,推动“双减”落地、落细、落小。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5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