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月14日电(韩梦霖)1月13日,重庆市科技局发布消息,科技部已正式致函重庆市支持建设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是“十四五”以来科技部批复的第3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庆将力争到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区,成为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
据了解,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科技部为破解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点带面,带动形成全社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热潮。目前,科技部已在全国批复启动建设上海闵行、广东珠三角、江苏苏南等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将以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建设主体,按照‘一核多园’的空间布局,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重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核”即西部(重庆)科学城,“多园”即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等。
该负责人表示,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有助于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和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将重庆主城都市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推动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大动能,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示范区将着力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引领作用充分凸显,“一核多园”联动协作更加紧密,成渝地区协同转化机制日趋成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
四个方面分别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深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收益分配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样板区”,加速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业孵化平台,做大做强创新创业投融资规模。打造科技成果区域协同转化“集聚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成渝地区一体化技术市场。打造科技成果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优化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提升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水平,加速产业迭代升级,助力重庆由“制造重镇”迈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按照计划,到2025年,示范区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建立成渝地区协同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达到50个,专业化技术经纪人达到2000余人。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10个以上,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00家,孵化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00亿元以上。
近年来,重庆市从强化举措、搭建平台、深化合作、加大投入、强化激励等方面入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打造了一批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建成众创空间30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99家,形成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中试孵化支撑平台;举办2021年重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峰会,共发布200余项先进科技成果;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转移联盟,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10.8亿元;设立20亿元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累计为7705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31.91亿元,引导商业贷款91.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