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阳光助学 让爱接力——重庆市道德模范秀山供电公司员工瞿秀泉的助学故事

“秀山阳光爱心小组”成立十一周年留影。

  1月22日一大早,重庆秀山供电公司职工瞿秀泉在秀山县高级中学体育馆旁,等着资助对象胡泽兴。学校要放寒假了,瞿秀泉提前把2月的生活费送到胡泽兴手里,叮嘱他好好学习,并承诺春节再去家里看他。

  瞿秀泉是秀山阳光爱心小组发起人。16年来,秉承“阳光助学,让爱行走”的宗旨,他号召身边同事、朋友一起奉献爱心,为寒门学子提供助学金,为贫困家庭送去希望。截至目前,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累计资助学生68名,资助金额超50万元,受资助对象中有55人考上大学。瞿秀泉2021年获得重庆市道德模范称号。

  爱心助学见实效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腹地,这里曾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多。

  “我上初中时,班上有个同学成绩名列前茅,但因为家庭困难读不起书。当时我就想和同学一起帮帮他,但最后也没帮成。要是能帮上忙,他的人生也许会截然不同。”这件往事在瞿秀泉心里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1993年7月,高中毕业的瞿秀泉进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电力公司工作,负责抄表、检修,服务对象是山区居民。穿梭在山间,他目睹了山区“只见房梁,不见瓦片”的贫困状况。最让他难受的是不少成绩优异的孩子因家境贫寒选择辍学打工。

  2005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瞿秀泉跟朋友说起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并表示想帮助这些学生。这一想法当即得到了朋友的支持。随后,瞿秀泉和4名朋友发起成立秀山阳光爱心小组。仅2006年9~12月,爱心小组就资助了13名学生。

  吴启军是爱心小组资助的第一个学生。2006年9月,瞿秀泉来到秀山县溶溪镇老田村了解贫困学生情况,遇见了吴启军的父亲。“他担着100斤的煤,每天往返煤山与烟厂3趟,只为了多挣点孩子的学费。这名中年男子看上去更像年迈的老人。”瞿秀泉至今记得初见吴启军父亲时的场景。随后,爱心小组开始资助吴启军。2007年,吴启军考上重庆交通大学,大学毕业后入职中铁十四局。

  “朋友式”关怀暖人心

  秀山阳光爱心小组迅速发展壮大,到2007年成员已超过100人,资助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自尊心强,会将物质帮扶看成施舍,产生抵触心理,也有部分家长对无偿助学的真实性和目的心存疑虑。”瞿秀泉认为,有效的帮扶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消除家长的顾虑,以“朋友”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张银凤家住秀山县隘口镇老木村,父母先后离世,她和弟弟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15岁那年,成绩优异的张银凤面临辍学。听说了张银凤的情况,瞿秀泉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张银凤家,详细了解情况,并将她列为帮扶对象。临走,瞿秀泉对张银凤的爷爷、奶奶说:“银凤考上大学的那天,我一定登门祝贺。”此后每个月,瞿秀泉都会到学校看望张银凤,助学金也按时送达。

  2012年8月,张银凤收到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瞿秀泉信守诺言,来到张银凤家祝贺。张银凤的弟弟也是爱心小组的资助对象。2013年,他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

  爱心小组资助的陈桃英由养父一人带大,父女俩靠种地、养牛维持生活。在爱心小组的资助下,陈桃英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2019年考入重庆移通学院。按照爱心小组的规定,学生考上大学有能力勤工俭学后,就会停止资助。然而2021年年初,陈桃英的养父患病导致身体偏瘫,每月需要一笔护理费,靠陈桃英勤工俭学无法支付。爱心小组商议决定恢复对她的资助。

  “我们每月给予陈桃英最高标准600元的生活补助,但我清楚这肯定不够。”瞿秀泉对照自己女儿的生活费标准,自掏腰包补贴陈桃英,让她安心完成学业。

  曾经的受助者成了志愿者

  在瞿秀泉的带动下,秀山供电公司不少职工也加入了秀山阳光爱心小组。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参照爱心小组模式,在各区(县)供电公司发起成立22个爱心助学小组,鼓励职工爱心助学。

  曾琳钧2009年入职秀山供电公司,2011年成为爱心小组的一员。2021年8月21日,石胜英被确定为帮扶对象,曾琳钧负责了解石胜英的学习生活情况。

  “初次见到石胜英时正是大热天,她却穿着一件很厚的衣服,一问才知道是夏装洗了还没干。”看到石胜英患病的父亲和有智力残疾的母亲,曾琳钧更坚定了爱心助学的决心。曾琳钧和同事每天捐出一元钱,积少成多,帮助更多孩子。

  如今,爱心小组资助的一批学生将这份爱心传递了下去。大学毕业后,吴启军就加入了爱心小组。张银凤现在在贵州铜仁七中教书,姐弟俩每月定期给爱心小组汇款。

  爱心小组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从创立之初的5人增加到300多人,成员从重庆延伸到新疆、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田雨 万雪莲)

编辑: 葛琦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