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永微电园:创新浓度化为发展“加速度”
2022年01月26日 12:49 来源: 新华网

快速发展的西永微电园正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月26日电(刘磊)年关将至,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一栋办公楼里,重庆湃芯创智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正在反复打磨一款医疗电子芯片的自动校准细节,准备向新产品量产发起最后冲刺。

  湃芯创智是家不折不扣的“小微企业”,员工不过十几人,然而其自主研发并量产的“血氧仪芯片”,近两年却销售近2000万颗,抢占了全国过半市场份额。

  以“小”撬“大”的故事,近年来在这家以“微电子”冠名的产业园里屡见不鲜。

  2022重庆“两会”期间,西永微电园董事长吴道藩向媒体披露,2021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361亿元,总量占全市近10%;预计外贸进出口值突破3200亿元,总量占全市42%,居全国综保区第4、全市第1。

  西永微电园仅占重庆万分之五的面积,如何将“弹丸之地”做成“高产田”?归根结底要向“创新”要答案。

  “高端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是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核心支撑,也是聚揽高端人才的最佳载体。”吴道藩介绍,目前,西永微电园已拥有研发类企业128家、高端新型研发机构5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正从提供劳动力红利,迈向提供技术红利。在此基础上,西永配套人才引育和制度创新,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华润微电子员工在进行芯片制造相关工作。新华网发

  一个十几人的“小企业”何以分到过半市场“蛋糕”?

  湃芯创智企业展厅里,一颗比小拇指甲盖儿还小的医疗电子芯片显得有些“不起眼”,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放大100倍才能勉强一窥全貌。

  这颗芯片是指脉血氧仪的核心芯片,相当于血氧仪的“心脏”。

  “在医疗电子行业,相关产品的集成电路技术过去一度依赖国外进口。”湃芯创智相关负责人司春阳介绍,改变出现在这两年,一颗“重庆造”芯片的问世。

  2018年底,西永微电园入驻企业湃芯创智自主研发的血氧仪核心芯片正式量产,之后逐渐抢占了全国过半市场份额,进口产品垄断市场十余年的局面也随之被打破。

  “得益于在晶圆、封测、校准等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力,我们自主生产的芯片降低了国内血氧仪生产企业30-50%的物料成本。”司春阳说。

  然而这家不过仅有十几名员工的“小微企业”,是如何分到过半市场“蛋糕”的?

  “关键还在创新。”司春阳介绍,湃芯创智的研发人员占比70%,专家顾问团队来自集成电路、生物医学、医疗算法等多个领域。目前湃芯创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多项,进入立项研发的新的医疗电子芯片项目达十余个,将根据研发进度和市场需求陆续进入量产阶段。

  尝到创新甜头的还有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之一的广达电脑公司。

  这两年,广达(重庆)公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全球缺芯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年产值20%以上增长速度,2021年年产值突破1400亿元。

  其中重要原因是,人工智能“下车间”,让传统产业站上了新赛道。

  “2021年,公司取得了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认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采用智能设备联网、信息系统支撑、融合数据分析等,形成智能的车间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产线生产,实现了生产良率、直通率达到99%以上。”

  目前,园区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德国SAP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等创新平台,正汇聚上下游创新企业,加快补齐研发短板,加速“强身健体”,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华网发

  一群高学历“小年轻”为何扎堆产业园?

  去年,司春阳迎来了一群“新邻居”。

  2021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研究院在西永微电园开院揭牌,近百名研究生在园区里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一群高学历“小年轻”扎堆产业园里,图什么?

  “相较于成电本部,身处位于产业一线的西永,能更真切感受到技术的迭代焕新速度。”今年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小万介绍,在课余时间,时常会参加学校与园区企业共同举办的学术沙龙、论坛,那些微电子领域实操多年的企业技术骨干往往能让她在很多以往不得解的问题上茅塞顿开。同时,在电子科大重研院,从教室稍稍“迈开脚”就到了产线,这让她感到学习研究生活更加充实。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益安介绍,电子科大重研院自开院以来,与西永园区企业“串门”的次数越来越多。

  目前,电子科大重研院已与重庆声光电集团、西南集成、联合微电子、华润微电子、吉芯科技等多家科学城企业达成合作。

  “例如,我们与吉芯科技签订了横向开发协议,通过发挥电子科大重研院的师生科研优势,助力企业开发12位高速采样模数转换器等产品。”刘益安介绍,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加快了企业的研发进度,另一方面践行了重点高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使命,同时也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实现了“三赢”局面。

  其实,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项目,电子科大重研院和西永之间的密切交流,是唱好“双城记”背景下,成渝两地加快加深同向发力的一个缩影。

  “在微电子产业领域,成都高校多人才多,产业优势在于芯片设计,而在重庆,这里芯片制造企业集聚,两地牵手,将真正打破壁垒,壮大成渝电子产业的整体实力。”刘益安介绍。

  “微电园是一个园区,但不止于园区。”吴道藩介绍,目前电子科大等5所高校入园设立微电子研究院。

  人才引育模式创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西永构建“产业研用一体”的思路,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正在设计建设100万平方米微电子科创街,人才公寓、食堂相继投用,园区“硬设施”正在不断优化,同时也将着力建立完善一批创新平台载体“软环境”支撑,栽好“梧桐树”引来更多“金凤凰”。

西永构建重庆汽车公园等后汽车生态圈。新华网发

  一批“小改动”如何推动开放大格局?

  1月中旬,一批特殊的货物搭乘中欧班列(渝新欧)“漂洋过海”来到西永——全国首趟路虎整车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综保区完成进口保税仓储测试,再分拨到西南消费市场。这实现了该品牌整车进口保税仓储的突破。

  目前,已有奥迪、保时捷等多个国外品牌整车在西永进行进口保税仓储测试。业内人士分析,这反映了汽车品牌进口分拨业务从沿海到内陆的战略转移。

  “本次测试的路虎汽车搭载中欧班列(渝新欧)铁路运抵西永综保区,总耗时22天,相比传统的海运缩减了60%的运输时长。”在此次保税整车物流承接商看来,“这对品牌商、物流商、仓储商、4S店和消费者都是件好事。”

  进口分拨路径的“小改动”,促成了一系列蝴蝶效应的可能性。

  “进口汽车保税仓储业务作为西永综保区一大创新功能,发挥了综合保税区口岸资源聚集优势、内陆枢纽优势、保税政策体系优势,为企业资金压力做‘减法’,形成汽车企业、仓储企业及物流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同时也为市场需求做‘加法’,进一步加快国内进口汽车供应链反应速度,推动西永构建汽车公园等后汽车生态圈。”西永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样的制度创新“小改动”在西永不胜枚举。

  吴道藩介绍:“西永微电园坚持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融合发展,集中落实了自贸区改革试点任务和国务院促进综保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21条举措,建成全市首个智慧通关服务平台,推出‘四自一简’等24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为内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试点政策最多、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事实上,这些制度得以推行,说到底是乘上了内陆开放的时代浪潮。

  重庆不靠边、不沿海。此前,中国内陆地区的货物主要经沿海地区出海,物流周期过长,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困则思变,重庆将思维和视野向西投射,中欧班列(渝新欧)就此诞生。此后,重庆又在内陆率先打通更快捷的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

  而西永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的主要始发地。2011年,国内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发车地,同样是在西永。

  如今,开放正让西永加快汇聚全球要素资源。

  例如,2021年,西永综保区成功“牵手”世界500强跨境电商龙头企业eBay,并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打造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聚集等跨境电商相关项目,项目规划面积2100平方米,2022年初正式投入运营,项目有望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以前,内陆地区只能被动等待沿海产业转移,现在可以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业内人士指出。

  科技的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的创新、制度的创新,让西永微电园过去一年在“弹丸之地”上斩获佳绩。谈到未来发展,吴道藩表示:“我们希望继续提高‘创新浓度’。”

编辑: 张青
精彩图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9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