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市教委“双减”文件精神,解决学生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巴南区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充分调研准备,巴南区清华小学第一时间启动课后服务工作。根据市、区级要求并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制定了详实的“5+2”模式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规划课后服务内容,确定了“基础+特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工作思路。
课后服务活动中,学生在班级美术兴趣课上进行主题绘画创作。
整体开展“基础”服务,作业减量提质“不回家”
落实“双减”,很大一部分是要在减轻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上下功夫。
因此,清华小学教务处统筹全校作业管理,制定并实施了《作业总量调控制度》《作业公示制度》《作业定期评价制度》《作业困难学生帮扶指导制度》,让老师们更加明确作业总量(完成时间)、作业内容、作业评价、作业帮扶指导等具体要求。
在清华小学,学校的课后服务基础服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由各班班主任老师统筹每天语文、数学、英语任课教师的作业布置量。
学科教师在课后服务时段轮流辅导学生基本完成当天的书面作业,回家后不再留有书面家庭作业,以家庭亲子运动、阅读、实践等活动取代枯燥的家庭作业辅导,减轻家长辅导学生学习的负担,促进建立温馨美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让学生回家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
“双减”之后,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参加劳动和锻炼,坚持校内校外锻炼一小时。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布置了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这样的作业有日常的,也有寒暑假的。”据了解,平时的体育家庭作业以一个月为单位,由家长监督执行;寒暑假则分发给学生体育运动指南,倡导开展亲子运动“打卡”,做好记录,最终以手抄报、表格等丰富的形式呈现,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地制宜设计特色项目,促进“五育”并举
学校因地制宜设计课后服务“特色”项目,充分挖掘学校教师资源潜力,发挥教师爱好特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鼓励家长、各类志愿者为课后指导提供公益服务,还聘请了有专长的项目教练提供专项活动指导。
清华小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既开展“面”上的兴趣项目,也开设“点”上的特色项目,建构起多路径、多维度、多形式内容丰富的特色课后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电脑绘画。
班级特色项目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安排相结合的形式统筹设置不同年级每个班、每天的班级特色项目。如艺术方面的剪纸、儿童绘画等;语言文字方面的寻声朗读、国学启蒙、软硬笔书法、英语诵读等。
而校级特色项目活动以动态形式开展,重在培养学生特长,主要以体育、艺术、科技项目为主,如篮球、田径、乒乓球、足球等体育特色项目;卵石画创作、合唱特色、班级器乐等艺术特色项目;电脑绘画、科技制作等特色项目,让有这些特长的孩子们“术业有专攻”。
一名学生正专注在卵石画的创作世界里。
每周一、周三下午4点30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先后来到刚建好的卵石画工作室,继续卵石画的创作。“我画的是《山海经》里面的女娃,现在准备给这幅画上颜色。”四年级5班的学生汤雅琪从这学期开始上鹅卵石画这门课,她说参与该项活动可以让自己的心沉下来,变得更有耐心。
美术学科教师彭静介绍,老师们从一开始的主导,到后期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了解地域文化的同时,更提高了思维能力,训练了耐心、细心以及做事的坚持度、专注度。
据学校教务处李章主任介绍,其申报的课题《卵石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现正式立项为巴南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
多姿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赋予学生快乐成长
以学校四年级X班为例,该班学生参加学校特色课后服务参加葫芦丝项目的55人、篮球项目5人、科技项目5人、编程项目2人、科幻画项目1人、卵石画项目5人。
尽管学校并未规定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班级器乐演奏项目,但学生们都积极主动要求参与进来,每周2次的班级器乐演奏活动该班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100%。同学们在参加班级器乐演奏活动的同时,也参加了课后服务其他特色项目。
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感受“更快,更准!”
目前,学校共开设了低、中、高年级特色项目活动组20余个,参与学生680余人,约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38%。校长周绪勇谈到:课后服务特色项目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能够以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更是磨炼了学生意志,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从学生访谈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欣喜地看到:随着学校课后服务有效措施的深入推进,教师们的作业布置更加科学精准,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有效转变,学生的睡眠时间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