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五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和市级“双高”建设,以及“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校各专业教学团队不断围绕课程思政做文章、下功夫、出实效。目前已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3门课程立项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获批立项市级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6个。
近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了一批既能传道授业,又能“暖心解惑”的好老师。党员教师彭馨仪就是其中一位。她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坚持钻研、探索、创新,不断寻找艺术专业与思政育人的融合点,用心用情写好“艺术+思政”这篇育人大文章。
彭馨仪指导学生参赛,获市级技能竞赛“园艺”赛项二等奖训练指导。
创新教学设计,打造课程思政的主阵地
2017年进校起,彭馨仪就担任4个班的辅导员,同时兼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竭力为学生创造最优的学习氛围、最佳的成才环境。
课堂是课程育人的主阵地。
这些年来,彭馨仪一直深耕课堂,醉心教学研究,致力于教学方法、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建立了以PBL教学模式为核心,移动课堂和翻转课堂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固定课堂学习采取主题辩论法与微型报告法相结合,移动课堂采取实际案例教学法和沉浸式体验教学法相结合,真正实现理论教学让学生学习思政,实践教学让学生实践思政。
2020年,在一次与其他老师沟通时,彭馨仪心想:“能不能把四门课联动起来,进行项目设计实施,为学生减轻负担?”想法终于在2021年3月实现了。
她提出,打破传统单一课程封闭教学,以餐饮空间设计为核心,施工图深化、效果图制作、软装搭配四门课程展开联动,让学生深入方案项目研究,清楚每个步骤的开展,与实际工作模式接轨,解决表面教学不深入、不连贯的问题。
以餐饮空间设计为核心,施工图深化、效果图制作、软装搭配四门课程展开联动。
“我们引进了问题导向式、专题式的方法,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进行教学。”课前布置任务,调研重庆的餐饮空间优秀案例,收集相关图片、视频;课中以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老师点评引导,让学生在餐饮空间设计中能够更多地表达地域文化。
四门课联动在校内引起了积极反响。2021年10月底,在彭馨仪的统筹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2019级教学成果展在学校图书馆举行,现场吸引不少师生前来观看。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让育人“润物细无声”
艺术可感,育人无形。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客观上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彭馨仪说,挖掘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是作为党员教师自觉应尽职责,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课堂教学中,她结合专业知识从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融入、“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思政融入、培养我国新时代“设计师”的思政融入、增加国际竞争力创新中国理念的思政融入四个方面提取出详细而适切的思政要点,希望学生将民族文化自信融入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的交汇点,做好职业规划。
课程思政教学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彭馨仪倡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讲解设计的普及与创新时,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制造”“中国设计”系列话题;在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时,引入新能源汽车设计等案例,把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渗透给学生……
课程思政教学中,彭馨仪耐心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
“你们看过《火锅英雄》这部电影吗?除了火锅,影片中有哪些画面让你对重庆印象深刻?”“朝天门码头、吊脚楼,还有防空洞。”……课上,彭馨仪与同学们热烈互动着,而颇具重庆特色的代表性元素成了该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防空洞的历史价值对于重庆这座城市乃至重庆人民有着特殊的意义,怎样把防空洞利用起来,使其发挥新的价值?“这就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融入点!”彭馨仪兴奋说道,防空洞这一思政元素的运用,让学生了解了历史,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整合社会资源,拓宽课程思政的育人空间
“课程思政不仅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还应融合课内外,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更在爱国情怀、职业素养、专业精神方面收获更多。”
学党史,办实事。彭馨仪在班上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科学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把课程思政的空间拓展到课堂之外。
2021年5月,她带领园林专业的学生参与实地调研,走进江津周边社区,深入农户,了解需求,参与美化设计公益活动,为江津农家做庭院规划设计。
2021年6月,她带领学生前往重庆市云阳县清水乡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设计调研活动,就乡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调研,走访14个村落,详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及当地历史风貌、人文习俗。
彭馨仪带领学生团队制作的院坝设计平面图。
“这里以畜牧业和农产品为主,我们的整体规划是打造以清水乡湖环线,利用好土家族喝摔碗酒等民俗。”实地调研结束后,学校乡村振兴学院联合艺术设计工程学院,结合清水乡特色,科学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学生前往社区中心,到田间地头,采集问题,摸清特色,培养了综合实践与跨界整合的能力。”彭馨仪主动带领师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在实处。
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彭馨仪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岗位职责,以切实行动影响学生与同事,被评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课程育人党员示范岗”。
心中的那份信仰与热爱,让彭馨仪有力量实践着高校教师的朴素理想:在教书育人的一线,在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求实、奋进、开拓的教育路上,沿途播撒,处处芬芳,书写着平凡而美丽的教师人生。(邓红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