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天,喝一杯“无声美式”

  重庆松山医院住院部C栋一楼,“一角咖啡”就在这里。上午九点,店里除了打奶泡的“嘶嘶”声,器皿碰撞,顾客偶尔低语,咖啡师们都“静悄悄”。

  52岁的咖啡师郑毅对着一旁的同事张凌云指了指嘴巴,又划出一道弧线,张凌云随即点点头。

  原来,是检验科医生刘敏在微信上点了一杯“微笑拿铁”,少糖。

  张凌云手脚很麻利,三两分钟便做好了咖啡,店里的配送员小宇紧接着打包后提着就跑了出去。

  一来一回,高效又默契。殊不知,这家咖啡馆除了店长,咖啡师全是聋人,配送员小宇也有智力障碍。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对残疾人而言,“手心向下”靠自己双手做出一杯香醇的咖啡其实很难。关于他们的故事,要从一杯无声美式开始说起……

  爱浓缩在一杯“无声美式”里

  “我们听不见,麻烦您手写需求,谢谢”“有爱无碍,美味值得等待”……走进一角咖啡,随处都是类似的标语。

  摊开一角咖啡的菜单,会看到一个特别的名字——“无声美式”。

  “他们不会说,也无需说,一家咖啡店好不好,点一杯美式尝尝就知道。”一角咖啡创始人朱佳云说,所以大家商量着店里的美式就叫“无声美式”。

  看见有顾客进来,飒爽的短发姑娘张凌云第一个反应过来。没等顾客开口,她微笑着给顾客指了指一旁的标语。

  顾客看了眼菜单,在手写板上写下“美式,堂食”。

  张凌云微笑着点点头,比了一个“OK”的手势,迅速录入系统、收款、打票,一气呵成。再拍拍郑毅的肩,用手语告诉他顾客的需求,一旁的00后聋人咖啡师陈小斌也赶紧过来打下手。

  这便是一角咖啡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因为听不见也发生过一些小插曲。大众点评上就有这样一条留言:

  “在医院等结果来咖啡馆坐坐。走进来没人理我,‘要杯冰美式’还是不理我,三个人各做各的事情,真的让我很尴尬。其中一个转过身来,用手指着手写板让我写字,突然顿悟,当时自己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开业半年,像这样的尴尬这里并不少见,每当这时店长董雪梅总会走上去帮忙解释,“我们的咖啡师不是故意的,所以请大家多多谅解。”

  “因为听不见,不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他们特别纯粹,做事会专注、更投入。”朱佳云说,他们观察力很敏锐,只要看到顾客一走就马上收盘子,而不是站着玩手机,他们眼里全是顾客。

  每天上午七点半上班,晚上六点半下班。如今的他们就像普通上班族一样,而这也不过是一家普通的咖啡店,只是和店员沟通需要手写,仅此而已。

  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

  咖啡店进门处有每位店员的自我介绍,名字是什么,擅长什么。

  聋人咖啡师曾政是重庆残疾人咖啡职业技能大赛冠军,放在了最前面。

  52岁的大叔郑毅有些俏皮,他的座右铭是“人生无解,多喝拿铁”。

  张凌云的介绍牌上,写着“喜欢咖啡,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决定以此为终身事业”。

  其实在半年前,张凌云还在一家快餐店上班,专门负责做炸鸡。

  童年一次高烧,张凌云再也没能听过这个世界的声音。因为听不见,主管担心影响出品速度,安排她上夜班,一干就是五年。

  去年底,在网上看到咖啡师培训,她立即报了名。那段时间夜晚上班,白天培训。每天休息时间极少,但她坚持了一个月,完成培训,还被评为优秀学员,顺利通过了人社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一般来说,正常人可以通过聆听奶泡机发出的尖啸音高低来判断牛奶加热和打发情况,而对于聋人来讲,他们只能通过双手去感觉牛奶的温度、用视觉观察去判断奶泡的打发程度,从陌生到熟练、再到准确判断。

  “培训期间一个月内买了1万多元的奶,就拿给他们练手,直到掌握打奶泡这个技能为止。”朱佳云说,普通人练习一星期,他们至少半个月。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和健全人一起参加的考试,培训班11位听障人士,最终10人通过。

  就在前不久的国际咖啡节上,张凌云第一次带着父母来看自己做咖啡。两位老人一直坐在摊位旁,时不时还拿起手机给女儿拍照。

  “这是第一次看到女儿因为工作而感到开心。”张凌云妈妈当时这样对朱佳云说。

  门口的介绍牌上没有小宇,因为他刚来不到一个月朱佳云还没来得及挂上去。

  “不知道吧,我们小宇以前还是游泳运动员,参加过特奥会拿过金牌。”朱佳云介绍小宇时特别强调。

  话音刚落,送完咖啡的小宇回来了,额头上还挂着汗珠,这个1米8的大高个看上去十分开朗。

  “小宇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5岁的孩子,基本不认字,聋人咖啡师又不会说话,怎么沟通?这还成了一道世界难题。”董雪梅说,一开始他经常送错咖啡,会把王医生的咖啡送给黄医生。

  为帮助小宇,最初董雪梅只要在店里就会都陪着小宇一起去送,带他熟悉环境路线。“小宇只配送医院里面的订单,带他熟悉了他就敢开口问了,现在犯错的时候都很少了。”

  不送咖啡的时候,小宇总是坐在角落剥橘子,他说:“在这里很开心。”

  爱是一场双向奔赴

  一角咖啡生意不错,每天能卖出一百来杯,医生护士是这里的常客。

  “医院普外科一位教授,每天早上都来点一杯咖啡,后来从他同事那里听说,其实这位医生从不喝咖啡,每天点了就送给科室的同事喝。”店长董雪梅告诉我们。

  所以这里的拿铁叫“微笑拿铁”。

  他们希望大家知道,你们的肯定和帮助,他们没有办法用更好的方式去回应,但微笑着递上一杯拿铁,或许能抵千言万语,

  检验科医生刘敏也说,他们的咖啡比外面的咖啡喝起来更暖心。

  当然,爱在这里还是一场双向奔赴。

  上个月,店里来了一个特殊的顾客。对方提出说想要一杯梨子汁,这可难倒了大家。店里没有梨子汁这个产品,也没有梨子。

  “后来客人在手机上打字,说是家里人得了白血病在这里住院,特别想喝一杯梨子汁。”朱佳云说,后来郑叔叔就专门跑去附近的超市,买了梨子然后榨汁给这位特殊的顾客送到了病房去。

  因为郑毅年纪最大的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郑叔叔。他从来不发脾气。家里有80多岁的父母需要照顾,于是店里特批他可以提前下班。

  “他们的爱说不出来,只会用实际行动来温暖你。”朱佳云说,除了老员工,年轻的徐梦琪开朗、爱笑,新来的00后陈小斌腼腆又认真,也特别珍惜这个工作机会。

  “帮助残疾人就业,如果抱着纯盈利的心态,大多干不长久。”朱佳云说,目前一角咖啡采取“公益+商业”助残模式。由残联,公益组织,社区和爱心企业共同打造:残联提供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社区提供场地、设备,公益组织具体实施运营。今年还计划要开六家分店。

  朱佳云和聋人咖啡师们都有个心愿,那便是——希望有一天,所有的顾客都是冲着咖啡来……(邱小雅 罗杰 吴太亮 林楠 )

编辑: 刘磊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3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