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就创周”:川渝合力让就业创业更有底气

  4月12日,以“唱好新时代发展双城记 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为主题的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简称成渝“就创周”)圆满闭幕。

  成渝“就创周”期间,举行“会、展、赛、论、训”活动共计30项,超50位来自川渝、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就业领域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代表,分别在就业创业主题演讲、协同发展峰会等活动中分享独到经验、交流精彩观点。

  此外,川渝两地人力社保部门还签署了《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协议》,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强政策对接、标准衔接、服务链接。

  至此,成渝“就创周”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活动——川渝合力,让就业创业更有底气。

  吸引力增强

  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成渝城市群就业形势较好流入占比上升

  经历三年多的建设推动,川渝两地就业创业协同发展成效如何?带着这一问题,重庆日报记者在成渝“就创周”上寻找答案。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川渝就业创业群体跨区域流动更频繁。”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两地便捷的“双城交通圈”,缩短了城市空间距离;两地就业创业协同和深度融合,增加了两地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机会,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择业选择。

  智联招聘CEO郭盛有相同观点。他认为,成渝城市群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郭盛在本届成渝“就创周”就业创业主题演讲环节分享了一组来自智联招聘的数据——2022年,成渝地区在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中占比10.68%,意向流入重庆的劳动力中,来自成都的人数占比较高,其次是深圳、北京、西安、广州;意向流出重庆的劳动力中,前往成都的人数占比较高,其次有深圳、北京、上海、广州。

  “从这些数据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形势较好,流入占比上升,吸引力不断增强。”郭盛说。

  据了解,三年来,川渝人社部门精准推送岗位300余万个,共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交换实名信息20.7万条,办理“川渝通办”就业领域事项13.2万件。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趋协同。”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比如,重庆人社部门联合四川省总工会举办“川渝送岗”就业服务活动,集中帮扶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劳动者就业创业。又如,双方持续共享岗位需求信息、共建就业专家智库、共办各类赛事活动,职业介绍、失业登记、就业登记等服务实现“跨省通办”。

  与此同时,就业创业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我们取消了创业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的省市户籍限制,实现失业保险参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外还通过定期对接工作、定期互访交流、定期实地调研,坚持专班推进、闭环落实,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坚实保障。

  如今,两地就业创业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也更加高效。据介绍,重庆已经向四川籍高校毕业生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77万元,落实社保补贴等政策资金1025万元。

  合作促发展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两地就业创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成渝“就创周”是川渝人社合作的重点品牌。三年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联袂搭台,“就创周”影响力逐年扩大。

  “十四五”就业合作等3项协议,联合实施川渝就业政策协同等10项计划……每一届“就创周”开幕式上的“重头戏”都是川渝人社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清晰规划出两地合作的“路线图”和“目的地”。

  今年,也不例外。

  4月11日,在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开幕式上,川渝两地人力部门再次签署“重磅”协议——《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协议》围绕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明确提出了川渝两地将在人社领域开展的‘十大专项行动’具体内容。”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说,双方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争取更多突破性进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为全国人社区域协作提供更多“川渝方案”。

  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县、社区(村),激发全社会就业创业活力,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持续提升就业质量,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协议》中提出的每一项合作内容,都将为川渝两地劳动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机遇。

  正如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博所言,随着协议的落地实施,川渝两地人社政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生活的便利度、舒适度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将进一步增强。

  就业创业,离不开两地人社部门的联手合作,也离不开人社部门与重点企业的共同谋划、同步发力。

  今年,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与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奇安信集团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全方位业务合作,在就业创业、农民工服务、社保服务、“智慧人社”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供全面、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网络信息安全与人社合作的融合创新。

  这些合作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标志着川渝两地就业创业发展又向前迈进坚实的一步。

  供需均旺盛

  抢抓双城机遇,努力开创就业新局面

  成渝“就创周”开幕式上发布的2023年度川渝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岗位需求,引起了记者注意:今年,川渝两地合计发布岗位需求总数为406.8万人,其中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需求分别为168.4万人、51.6万人、31.2万人。

  “川渝两地的优势行业,释放大量岗位,就业引领作用凸显,就业机会持续增加。”郭盛说,提供岗位最多的三大行业,同样也是求职人数最多的行业,整体供需结构较为均衡。

  郭盛所提到的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在招聘会上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作为成渝“就创周”分会场活动之一,川渝联合招聘会于4月11日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举行。现场,150多家企业带来2800多个岗位,涉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等领域。

  本次活动除在江北设分会场外,还在重庆渝北、四川达州分会场同步举行现场招聘。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招聘就业供需两旺。据统计,短短半天时间,仅江北分会场,就累计吸引2.3万余人次的求职者,初步达成求职意向6000余人次。

  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本届成渝“就创周”,他认为,应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享受新发展成果;把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培养新就业形态。此外,还应用好新技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

  邹渝的建议也正是川渝两地人社部门携手努力的方向——

  本届成渝“就创周”上举办了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指导模拟大赛决赛、就业创业演讲比赛、川渝数字经济创业创新高峰论坛……“会、展、赛、论”30场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川渝两地就业工作交流、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指导服务等系列工作,推动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望新未来

  持续构建高效协同合作机制,提升两地群众获得感

  参加本届成渝“就创周”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来自川渝、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川渝两地就业前景将更为广阔。

  新时代新征程,展望新未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川渝人社部门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协同互动,促进两地就业创业要素顺畅流动和融合发展。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共商共建就业影响评估机制,促进川渝两地就业政策协同,调整优化阶段性减负稳岗政策,突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支持,共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合理优化就业结构。配合经济部门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制造业就业增长点。指导制造业企业履行用工主体责任和吸纳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的社会责任,改善劳动条件,拓展劳动者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岗位吸引力。

  积极健全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川渝两地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参保地、就业地均可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联合举办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共建川渝两地全维度就业数据池、信息仓,积极开发数字应用场景,精准匹配就业、创业、培训等信息。

  稳步提升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川渝两地劳动者社会保险应保尽保。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优化两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网上办、加速办”。

  “川渝两地必将着力提升两地群众获得感,持续构建高效协同合作机制,携手共创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大局,更好促进共同富裕。”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黄乔 实习生 张颖

编辑: 王龙博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952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