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中的巫镇高速东溪河特大桥。通讯员 乔洛阳 摄/视觉重庆
春分时节,巫溪鱼鳞乡与徐家镇交界处,东溪河流水淙淙,河谷两侧壁立千仞。
近300米高的悬崖顶端,正在建设中的巫镇高速东溪河特大桥飞架南北——串联起南边的重庆巫溪和北边的陕西镇坪。
看着又一根拱桥立柱成功安装,杜黎明轻舒一口气。
“这桥修起来太难了!从开工第一天起,心就一直悬着。”身为中铁十二局巫镇高速四分部项目总工程师,杜黎明自接下东溪河特大桥建设任务以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巫镇高速全长48.69公里,桥隧比达90.6%,修建难度极大。其中,东溪河特大桥又是修建难度最大的,是巫镇高速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东溪河特大桥为什么难建?施工方又是如何迎难而上的?
1 起吊装置无处架设
办法:崖壁上装缆索吊,靠人力背物资
崖顶修桥、高空作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起吊装置的架设问题。
然而,经过地形勘探,杜黎明和施工团队却犯起了难,“高速公路修桥,一般都是将起吊设备安置在两端的引桥上。可东溪河特大桥两端皆是隧道,引桥太短,无法架设起吊装置。”
怎么办?杜黎明想到了架设高空缆索吊的办法,“在大桥两侧崖顶寻找承重点架设高空缆索,利用缆索吊吊装桥梁构件。”
采用这一方案,虽然可解决起吊设备安装的问题,但又存在缆索吊承重量不够的问题。
“56个吊装节段,最重的达到103吨,一个缆索吊无法承载。”杜黎明介绍,在权衡利弊后,施工方决定架设四条缆索,用4个缆索吊承担原本两个起吊装置就能完成的工作。
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两侧崖顶作业面都很窄,无法修建施工便道,架设缆索吊的设备要如何运抵崖顶?
“只能靠人背!”3月21日,杜黎明带着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了施工方在后山缓坡处修建的一条人行栈道,徒手攀爬不过二十几米,记者就已气喘吁吁。
“单程要近两个小时,每个人背80斤,30多人用了一个多月,才把30多吨沙子、水泥、钢绞线等物资背了上去。”杜黎明说。
2 巨大桥梁构件运输难
办法:拆解构件分组运输,夜间错峰通行
吊装问题解决了,没等杜黎明缓一口气,一通电话又带来了新的难题。
“杜总,你们的车把路堵死了,你快去看看吧!”东溪河特大桥开工不久后的一天上午,正在工地忙碌的杜黎明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原来,运输着东溪河特大桥巨大桥梁构件的载重货车卡在了鸡心岭附近的一个弯道处,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
巫镇高速所在的秦巴山区,山高谷深,道路多沿河谷修建,不仅狭窄,而且弯多弯急、崎岖难行。
“在前期的勘测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还想方设法将桥梁构件尽量拆解,待运抵施工现场后再进行组装。”杜黎明介绍,虽然经过拆解,但最短的桥梁构件也有11米长,“一般是6辆载重货车为一组,将拆解后的构件从西安运过来,正常情况下单程要18个小时。”
匆忙赶到现场的杜黎明和同事们一边指挥着载重货车小心翼翼地驶过弯道,一边配合交警疏导交通。
为尽量降低构件运输对交通造成的影响,经过研究并与运输负责人协商,施工方采取了载重货车白天行驶至某处等待,深夜零时至清晨6时运货、卸货、返程的工作模式。最终,所有56件桥梁构件全部顺利运抵施工现场。
3 没有施工场地
办法:在河道上建施工平台,再吊到高空安装
在解决桥梁构件运输难题的同时,杜黎明还在着手解决另外一个难题。
“东溪河河谷极其狭窄,除了河道就只有一条鱼鳞乡通往徐家镇的交通要道,连堆放桥梁构件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修建施工场地了。”杜黎明介绍,东溪河河谷为深切峡谷地形,唯一的办法是用钢架和钢板在河道上方搭建起一个施工平台,“结合河谷地形条件,我们用了3000多吨钢材,搭建了一个6000平方米、整体形状类似数字7的施工平台。”
“我们在平台上修建了转运钢轨,所有构件经由钢轨转运至桥梁正下方后,再由缆索吊吊运至高空作业处进行安装。”杜黎明介绍,东溪河特大桥全长506米,主桥为跨径330米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达289米,相当于90多层楼房的高度,是西南地区最高的拱桥。
如此巨大的高差,桥下又有车辆和行人频繁往来的交通要道,如何解决高空坠物这一安全隐患?
和巫溪相关部门协商后,施工方在道路一侧山体内开挖了行车隧道,车辆和行人由隧道通行。
自2020年4月开工至今,施工方在东溪河特大桥的修建过程中逐一解决着各个施工难点,向着今年6月铺设桥面的既定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