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巴南区将“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宣传引导多样化、日常监督网格化、资金监管规范化、风险防控机制化、部门联动常态化的治理工作格局,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积极营造教育良好生态。
重视政策宣传。区教委通过融媒体中心发布《自觉抵制非法校外培训行为的倡议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典型案例》等,广泛宣传科学育人理念,引导家长理性谨慎看待校外培训,知晓国家政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制作收费提示并张贴于培训机构显著位置,提醒家长一次性缴纳费用时间不超过3个月,每次缴费不超过5000元,存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避免“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开展摸排清理。充分发挥镇街社区网格员作用,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清查,全面摸清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数据准。区教委在寒假期间成立专项治理专班,与镇街社区网格员密切配合,及时制止违规开班、已注销培训机构死灰复燃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清零。
建立收费监管。中信、兴业、工行、农行、建行、农商行等6家银行,积极推进风险保证金和预收费资金专用账户银行监管。现有73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与银行签订了预收费托管协议,落实风险保证金910万元,以备不时之需。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部纳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
注重稳妥处置。对检查发现的无证无照、达不到办学条件的培训机构,区教委和区市场监管局逐一进行研判,查清机构举办者、参培学员人数、预收费未消课时费总数、教职工人数、工资发放等情况,实施一案一策,确保矛盾问题得到稳妥化解。
此外,区教委还强化联合执法,鼓励群众利用公开电话、网络平台、“随手拍”二维码等举报违规培训行为。区教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密切联动,查处违法经营和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行为。
巴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区教委会继续坚持对违规培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确保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