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七村,小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为了一株腊梅留不留、留在哪,刘瑜召集30多人,开了5场院坝会。
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院坝会开于2022年10月,地点是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4村11号楼旁,参与人包括该村10号楼、11号楼、12号楼底楼住户、楼栋长、党员代表等。
这场院坝会,30多人开了1个多小时,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腊梅要保留,但栽种的地方要从底楼花园移到一楼住户王桂清(化名)的窗前,这样她“推窗闻花香”的愿望就能实现。
院坝会后,81岁的王桂清终于同意拆除自己违建的底楼花园,还原消防通道。
刘瑜是綦江古南街道的议政代表。她这样定义自己的职责:填补街道无人大代表的空白,在街道与群众之间架起民意桥梁。
在綦江区,这样的议政代表有345位。他们活跃在各个街道,成为汇集政情民意的新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力量。
乡镇人大撤销了但不能撤“监督”
3年前,刘瑜多了一个新身份,议政代表。
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敏谈起了设立议政代表的初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撤镇设街后,人大街道工委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发挥作用空间不大,履职较困难。”
据她介绍,綦江全区共有7个街道,截至2022年底,户籍总人口32万余人。撤镇设街前,按照选举法有关规定,应配备至少530名乡镇级人大代表。但现在,这530名乡镇级人大代表没有了,32万余人要表达诉求该找谁呢?
刘瑜所在的古南镇,辖区户籍人口16.4万人,过去有县人大代表41名、镇人大代表100名。2007年,古南镇拆分为古南街道和文龙街道。其中,古南街道常住人口10.05万,却只有区人大代表22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撤销乡镇人大而不撤“监督”?如何保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人民当家作主如何体现?2019年5月,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借鉴浙江、江苏等地经验,在古南街道率先探索推行议政代表会议制度。2020年6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又在全区7个街道全面推广实施。
而刘瑜,正是古南街道的首批60名议政代表之一。
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印发的《关于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意见》规定,议政代表由村(居)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居)干部、知名人士、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代表组成。其中,妇女代表不低于30%、村(居)专职干部不高于30%。
这样的安排有何深意?
“主要是突出议政代表的代表性、广泛性、针对性。”肖敏表示,许多议政代表对应联系的社区都是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对当地社情民意比较熟悉,更能准确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所忧,便于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场“火药味十足”的院坝会
设想虽好,但效果如何?
履职3年,刘瑜走街串巷、进门入户都随身带着一本“代表履职手册”。
这本手册,是刘瑜的记事本,里面记录着社区居民的酸甜苦辣,见证了一位普通议政代表尽职尽责的履职经历,也生动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里面记录着文章开头那5场专门为一株腊梅召开院坝会的由来——
时间:2022年8月
地点:綦齿社区4村11号楼旁院坝
参与人:10号楼、11号楼、12号楼底楼住户,楼栋长,党员代表等
内容:讨论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底楼违建花园拆除相关事宜,收集群众意见……
“我不拆!这是我的花园,我为什么要拆,你说啥也没用!”虽然过去了大半年,但回忆起那场“火药味十足”的院坝会,刘瑜依然印象深刻。院坝会上,她刚开了个头,住在11号楼一楼的王桂清老人就脸红脖子粗地把她的话打断,情绪异常激动。
“王婆婆,你莫生气嘛,听我慢慢把话讲完。”刘瑜连忙来到老人身边,笑着给老人拍背顺气。“这次改造工程是街道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政府出钱给大家改善居住环境,哪里要不得嘛。以后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房子都要增值哦。”
1个多小时的院坝会,刘瑜费尽口舌,把改造工程对老百姓的好处摆得清清楚楚,获得了不少居民的理解支持,但是王婆婆依然不松口,态度坚决。
綦齿社区4村属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欠账很多。2020年7月,有不少居民向刘瑜反映,小区出现墙皮水泥块脱落、顶楼漏雨、乱搭乱建等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入户征求意见,刘瑜履行议政代表职责,向古南街道提交了一份《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建议》。
2022年1月,在綦江区人代会上,区人大代表刘进在刘瑜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提交了《关于启动桥河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的建议》。此后,綦江区住建委将桥河片区纳入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至此,属于桥河片区的綦齿社区也迎来了一场“大变身”。
本次改造工程,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拆除底楼居民自己搭建的花园,还原消防通道。
而王婆婆是端头的那一户,她不同意拆除,后面没办法推进。
“居民有自己的诉求,作为议政代表,我必须去倾听,同时做好协调工作。”那段时间,连吃饭睡觉时,刘瑜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做通王桂清的思想工作”。
此后,刘瑜有事没事就到11号楼下转悠,见到王桂清就拉家常。渐渐地,老人对刘瑜的抵触情绪消失了。
自己下功夫还不够,刘瑜请来了“外援”——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是王婆婆女儿的同学,通过给王婆婆女儿做工作,两个月后,当初“说啥也不拆”的王婆婆终于同意拆除底楼花园。
但王桂清也给刘瑜提了个小要求:“花园里养了许多年的腊梅花实在舍不得,花园拆了,要把腊梅花保留,种在窗户下,让我推开窗就能闻到腊梅香。”
“没问题!”这个要求刘瑜最终帮老人实现了。
类似的院坝会,在短短半年里,刘瑜召集了12次,解决的都是诸如小区路面和外墙面选什么颜色更好看、雨棚要多宽才能晾衣服、楼道上要不要架设门廊等“鸡毛蒜皮”的小事。
经过大半年的施工,4村已经改造完成了12栋楼,剩余的也在逐步推进中。
“没想到啊,我这个岁数还能再住一次‘新’房子。”82岁的居民谭光明看着社区一天一个样的变化,心里别提多美了。他说,改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幸好有议政代表不厌其烦地组织居民开会商量,耐心倾听每位居民的意见建议,保护居民的权利。
现在,走进綦齿社区4村,道路平整宽敞,楼道干净亮堂,墙面颜色统一,处处洋溢着生机活力。
11号楼王桂清老人家窗前,腊梅树也傲然挺立着,静待明年冬天鲜花盛开。
历时6个月的“拉锯战”
刘瑜见证并参与的还有綦齿社区7村的改造。她在记事本里同样记下了这里来之不易的嬗变。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了7村19栋和20栋。
“你看,这以前像什么样。”綦齿社区党支部书记叶晓波翻出手机里存的老照片,一下把时间拉回到两年多前。
照片上,19栋和20栋之间大约4米宽的通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破破烂烂的塑料棚和黑黢黢的砖头房,垃圾随处堆放,蚊虫漫天飞舞。
转折发生在2020年6月,7村正式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当大多数人对这个好消息拍手称快时,住在19栋和20栋一楼的12户住户却不高兴了——
“我这里是建的厨房、餐厅,拆了我去哪里吃饭?”
“30多平方米,你说拆就拆,哪个赔我的损失?”
……
当社区干部和议政代表入户收集意见时,这12户住户异口同声:“不同意!”
此后,就是长达6个月的“拉锯战”。
说是“拉锯战”毫不夸张,在刘瑜的记事本里可窥见一斑:几十场院坝会,数十次入户,无数次的调解……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这12户还是达成了一致。”刘瑜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了背后难以想象的付出。
“施工过程中,议政代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叶晓波感慨,居民的诉求五花八门,多亏了议政代表帮忙收集协调,才让工程顺利推进。“连施工团队都夸我们是推进最顺利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你看,这是19栋、20栋改造后的样子。”同样在叶晓波的手机相册里,两年前后的照片对比鲜明。
“7村变化大哦,以前我买菜要绕路,不想从7村经过,里面尽是泥巴烂路。现在我不买菜都要来这里坐坐,环境巴适得很。”家住2村的老居民刘勇对7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是感慨。
“当议政代表3年很有成就感”
“走访群众陈昌文,他反映房屋漏雨严重。”
“走访群众杨惠英,她反映院坝路不平,老年人容易摔倒。”
“2022年5月3日,参加赶场日议政代表接访活动。”
“2022年8月6日,参加街道‘议政代表如何履好职’专题培训。”
……
在刘瑜的记事本里,记者还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当议政代表3年,刘瑜把议政代表的工作干得热火朝天、信心满满:“社区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我很有成就感。”
像刘瑜这样,把“探头”“触角”延伸到老百姓身边,拓宽群众参与街道管理的民主渠道的议政代表,在綦江还有很多。
新盛街道议政代表唐烯程,结合自身开办养牛场的经验,提出了“政府引导+合作社托管+专业公司运营+脱贫户受益”的建议,在街道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附近的困难群众不仅可以打工还能分红。
文龙街道议政代表朱南翔,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走访群众、收集意见、积极协调,最终为小区增设了露天停车场和健身设施。
三江街道议政代表蒋焰,将群众反映的“没有休闲健身场地”的问题反映给街道。街道办事处认真吸纳、研究,投资200万元,启动了健身公园建设。
……
来自綦江区人大的数据显示,近3年,共召开议政代表会议28次,听取街道专项工作报告72项,开展工作议评43项,专题调研103次,走访、接访群众1308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6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170余件(次)。
也就是说,议政代表制度实现了对街道工作的制度化“议政”,常态化“监督”,既促进了街道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又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一件件具体工作上,畅通了基层民主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评价:綦江人大的探索是一种创新。
据了解,下一步,綦江区人大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推动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为健全完善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争取地方立法支持。
专家点评>>>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张良皓:
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
像綦江古南街道居民议政代表会议协商解决一株腊梅问题之类的事,在我市基层工作中越来越多。这样的事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居民议政代表会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基层单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如何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出来呢?市委书记袁家军对市人大工作提出要求时指出,要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迭代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大胆探索街道居民议事制度,丰富和拓展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不断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乡镇改为街道,街道没有自己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只有区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街道的上级人大代表毕竟数量有限,更广泛地联系群众有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党委领导下,我市一些区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街道居民议事会、居民议政代表会等制度,让群众的事情、基层的工作,有群众一起协商、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开展监督的平台载体,这就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基层单元。基层群众有了表达、参与的地方,参政议政的热情更高了,很多矛盾纠纷就容易化解了,基层工作也更规范更接地气了。
这种探索实践目前只是初步的,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加强法治保障,更好地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