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代表、大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陈川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月13日电 2023年重庆“两会”召开前夕,重庆市人大代表、大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陈川接受了新华网专访。他表示,重庆大足高新区将持续做大做强智能电梯、新能源汽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三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争创国家高新区。
据介绍,2022年,大足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近900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2.13%。累计入库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科技型企业125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家。
陈川表示,大足高新区正持续做大做强智能电梯、新能源汽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三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建成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引领区,加快建设“成渝智造高地,现代科创新城”。
此前,大足高新区先后获批重庆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市智能电梯产业示范园(示范基地),与重庆市特检院合作共建市级特种设备示范园。智能电梯产业已集聚整机生产企业5家,配套企业20余家,电梯年产量占重庆全市1/3,正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电梯产业基地。
在新能源汽摩领域,大足高新区基本涵盖新能源摩托车四大件、七小件,集聚台铃、金箭等整车生产企业23家,金宇星电机、中立减震等配套企业100余家,正加快成长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新能源摩托车生产与出口基地。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园区获批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已引进国飞无人机、斯睿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生产企业30余家。
“力争到2026年,大足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陈川说。大足高新区将一方面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大企业创新工作室、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中心总量;另一方面加快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发挥园区品牌效力,加快推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大足分中心研发平台、市级电梯维保物联网数据中心、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汽摩公共研发试验平台等平台建设。
为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足高新区鼓励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共建科技创新协同中心、公共服务平台,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深化与重庆市特检院战略合作,设立高新区检验检测机构,推动台铃与职教中心共建新能源汽摩产业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大足高新区将围绕园区产业布局建立龙头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育苗企业等五类招商目标企业库,打响“师姐招商”品牌,绘制5条产业链招商图谱,灵活运用会展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方法,聚焦产业、聚焦链条,强链补链延链。园区将秉承“来到高新区、就是一家人”“企业只动嘴、我们来跑腿”的服务理念,完善全流程、全方位跟踪精准服务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一次办好、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