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范立新

  张炎

  许林

  张洪铭

  李洁

  彭世权

  核心提示

  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重庆的历史使命。1月13日下午,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首场专题记者会,邀请6名来自不同行业界别的政协委员,围绕“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主题,展望未来五年的“重庆实践”。

  市政协委员范立新:

  走出符合重庆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市政协委员、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范立新给出的答案是: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走出符合我市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将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瞄准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赛道,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8%左右。

  重庆正在着力营造创新之城的生态系统,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民营创新型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处于中西部前列。

  坚持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着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方面,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集成集聚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另一方面,完善同城化体制机制,共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同时,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标志性工程,加快形成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到202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

  坚持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全市上下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202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8天左右,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到2027年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

  坚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全市将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和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搭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2027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上更高台阶,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000亿元。

  坚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未来五年实现每年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全面提高应对新冠病毒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到202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7岁。

  市政协委员张炎:

  加快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市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张炎表示,重庆要加快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张炎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加快推动集成电路规模持续壮大、智能终端产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软信产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巩固全球最大笔电、国内重要手机制造基地地位,提升产业自主可控度,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翻番。

  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科研院所、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方面的作用,高效配置各类资源,搭建起咨询服务、检测认证、人才培育等领域的桥梁。发挥好公共服务平台资源集聚作用。

  三是成渝携手打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鼓励两地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联合建设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整合两地优势资源,联合组建成渝产业发展联盟、职业教育联盟等,打造形成产业互补、行业互联、企业互通、协会互助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

  市政协委员许林:

  加快构建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备构建高质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的基础。”市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许林表示,重庆可借此机遇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许林看来,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汽车产业发生前所未有的全面重构。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是单个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需要跨行业的全面融合。在这种大环境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备构建高质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的基础。许林解释,产业链层面,目前川渝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达到1600多家,年产值超7000亿元。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川渝产汽车近270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重庆整车优势明显,四川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性优势,同时两地拥有高校和科研院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产学研用基础雄厚。

  许林建议,可以以川渝两地联合编制印发的《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快构建川渝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查漏补缺、外引内培,强化两地创新链及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的联动,抢抓时间窗口和空间窗口。

  市政协委员张洪铭:

  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引领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市政协委员,民革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表示,要发挥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何以数字金融赋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建设数字新重庆?张洪铭认为,一是要全方位打造西部数字金融高地,有序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分层分级开放数据接口、统一数字门户,畅通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信息平台互联共享,破除金融服务数字信息壁垒。二是以数字金融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挥数字金融杠杆作用,带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紧密结合。三是以数字金融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数字新重庆。

  如何让绿色金融赋能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建设绿色新重庆?张洪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建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绿色投融资中心、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二是以绿色金融支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挥绿色信贷引导作用,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三是以绿色金融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谈到如何以科创金融赋能促进技术进步,助推建设科创新重庆时,张洪铭表示,一是创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加快集聚科创金融资源,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加快技术迭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二是以金融科技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科技创新领域使用应用。三是以科创金融推进产业创新,加速创新要素、资源、政策向企业汇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市政协委员李洁:

  两江新区将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六个全国领先

  “两江新区将抢抓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催生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换道超车战略机遇,为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性支撑。”市政协委员,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表示,作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到2025年,两江新区力争打造3家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民族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形成全国主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集聚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五年,两江新区将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上继续发力。

  李洁表示,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整车龙头引领行动计划,推动长安、赛力斯等龙头扩产上量,持续大力引育车规级芯片、大小“三电”“三智”、汽车软件等核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价值含量。

  在重点任务方面,实施整车龙头引领、供应链体系升级、创新策源提能、应用体验提升等六大行动,打造六个全国领先,形成涵盖全链条的现代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加速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持续补链强链,不断壮大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突出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和核心技术。

  市政协委员彭世权:

  西部(重庆)科学城着力写好“科产城”三篇文章

  “提质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被明确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委员,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彭世权表示,未来五年,西部科学城将着力写好“科产城”三篇文章,加速打造成“科学之城、创新高地”。

  彭世权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将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建设为牵引,围绕智能科技、生命科技和低碳科技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流科技创新资源。推进科学城与大学城深度融合,引导高校科研设备、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向科学城集聚。

  同时,适度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加快超瞬态实验装置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速打造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渝粤病理科学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引导支持金凤实验室、重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院士工作站等建成项目集聚高层次团队、产出高质量成果。

  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生成效能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发挥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联合微电子中心等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如何加强科技赋能产业,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彭世权表示,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做优做强西永微电园电子制造业发展“基本盘”。瞄准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绿色低碳等赛道,精准招引一批“百亿级”“龙头型”“链主类”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本组稿件由记者李志峰采写,图片由记者谢智强摄)

 

编辑: 王彩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8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