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重庆市激发汇聚全社会创新力量和资源,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有组织创新能力水平,聚焦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重点方向发力,集中投入财政科技经费的60%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带动社会投入超过30亿元,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攻克一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海陆空”三维立体领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中国复眼-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受访者供图空:“中国复眼”在重庆布局 可实现深空探测雷达领域50年世界领先优势
2022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重庆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预研项目”。
该项目是“中国复眼-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二期项目,北京理工大学将牵头在重庆研制世界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并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领域研究。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款雷达之所以取名为“中国复眼”,因为其结构是用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像昆虫的复眼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一样。“中国复眼”对于电磁波是自发自收的,即自己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小行星对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因此能观测到小行星。“中国复眼”预计能够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小行星,可高分辨率观测月球、金星、火星、木星等,可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雷达领域持续保持50年的世界领先优势。
据介绍,“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分为三期。一期为“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建设4部16米口径雷达,用于验证技术可行性,具备观测月球能力,目前已在重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正进行安装调试。二期为“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预研项目”,建设25部30米口径雷达,实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目前已完成选址。三期将建设“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具备内太阳系天体高精度主动观测能力,可以实现1.5亿公里内的小行星和类地行星观察,拓展人类深空观察的边界。
深水水下采油树生产系统。受访者供图海:首套国产化深水采油树系统上线 实现装备自主可控
2022年9月14日,位于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及乐东22-1气田南块开发项目宣布投产,作为该项目中的国家工信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化示范应用”创新专项,深水水下采油树生产系统在“南海七号”钻井平台完成生产安装,标志着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海洋石油自主迈向深水的局面,实现了装备自主可控。
这套系统就是由中国船舶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前卫)研制的,成为首套国产化深水采油树系统。
据介绍,2018年12月,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化示范应用”项目立项,重庆前卫承担创新专项中深水采油树生产系统的产品研制和试验验证研究工作。
在历时三年多的项目攻关历程里,重庆前卫项目组针对10000psi级水下采油树开发的技术需求,同时兼顾东方1-1东南区气田特性,通过开展解决方案、抗腐蚀材料与密封材料适用性、结构优化与安装工艺、试验验证等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成功形成了500米水深级水下采油树系统设备自主研发能力。
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受访者供图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成立 在智能汽车时代实现新超越
2022年,在重庆市政府同中国科学院共同推进下,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正式成立,主要建设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国科大重庆学院汽车软件学院三大主体,结合重庆地区的汽车产业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及市场优势,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式战略布局,加快突破汽车软件原始创新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汽车软件技术创新策源地。
2022年9月28日,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联合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汽车软件全景图(2022 年)》,对汽车软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力求以清晰的脉络和多维视角,聚焦汽车软件行业痛点,为汽车软件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带来“全局视角”,指明了部分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方向,通过“挂图作战”,攻克汽车软件发展领域中的关键基础软件和系统软件,共同面对汽车软件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复杂软件工程技术挑战,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在智能汽车时代实现新的超越。
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平台正在有序推进各项研发工作,预计2023年将在端云一体化SOA中间件及工具链、虚拟孪生汽车软件开发云平台、混合关键内核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安全验证平台等方向产出一批代表性技术产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