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江津站效果图。
江津站现状。(重庆铁路投资集团供图)
■将打造成“内外兼修”的精品观光旅游铁路线 ■可覆盖人口约127万,平均站间距缩短至4公里左右
今天,成渝铁路迎来了70岁生日。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也是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它在推动沿线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经过70年风雨历程,岁月的痕迹已然爬上它的脸庞。
为让成渝铁路焕发新的活力,年内,我市将对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启动全面改造,即在充分利用既有单线的基础上,采用沿既有线增建二线、增设车站、九龙半岛截弯取直等方式推进。同时,我市按照铁路公交化运输方式,将其打造成一条精品观光旅游铁路线,既提升“外在颜值”,也增强“内在气质”。
已无法适应交通出行需求
既有线增建二线
6月28日12∶20,成渝铁路九龙坡铜罐驿站,一列来自兴隆编组的货运列车,装载着防汛物资呼啸而去。
“目前,这座车站每天只有一对客运列车通行,货运列车相对较多。”铜罐驿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像铜罐驿站一样,成渝铁路沿线几乎所有站房都存在容量小、站台破旧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旅客交通出行需求。”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已运行70年,当时所建的铁路技术标准低,线路为单线铁路,病害较多,路基翻浆冒泥、边坡风化剥落、构筑物老化开裂等时有发生。
与此同时,随着成渝高铁、成遂渝铁路的建成通车,重庆铁路枢纽客运系统逐步完善,成渝铁路重庆站的长途普速客运功能也由重庆西站承接。特别是按照重庆铁路枢纽“客内货外”的布局原则,成渝铁路中心城区段线路货运功能也在逐步减弱,沿线重庆电厂、重钢集团已相继搬迁。
为了充分发挥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铁路运输功能,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四网融合”,我市规划将该段铁路实施病害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改造,经过长达近10年的反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既有单线整治的同时增建二线,才能既满足沿线开行公交化列车需求,又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
据介绍,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既有线长65.08公里,既有车站9座,其中重庆站为该段最大的客运站,重庆南站为客货共用站。经测算,增建二线总投资93.8亿元,工期3年。而建设同等长度的轨道交通,总投资不少于360亿元,工期5—6年。
“用较低的投资,较短的工期,即可实现重庆站到江津站段沿线城市铁路的公交化交通功能。”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国铁集团和市政府批复,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改造在充分利用既有单线的基础上,采用沿既有线增建二线、增设车站、九龙半岛截弯取直的方式进行。线路长61.01公里,改造后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共设15座车站,包括重庆站、鹅公岩、黄桷坪、义渡古镇、茄子溪、钓鱼嘴、伏牛溪、小南海、铜罐驿、西彭、圣泉、江津站,预留大渡口、金鳌站等2座,黄磏站为货运站。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
全线桥梁、隧道均可能保留原貌
在铜罐驿站重庆端,一座全长仅77.1米的石砌结构大桥——袁家溪桥屹立在铁路线上。在如今的钢筋、混凝土时代,已经很少见到这样建筑风格的铁路石砌结构大桥。
“这是70年前,与成渝铁路一起建成投用的袁家溪桥。”中铁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日常保养维护,这座桥依然状态良好。为保留历史文脉,设计人员并没有规划将其拆除,而是考虑在既有线路旁新建一座袁家溪左线大桥。
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袁家溪桥是成渝铁路众多老桥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不管建设的材质还是孔跨样式,都具有厚重的年代感。
据介绍,增建二线在设计上,采用沿既有线走行、随弯就弯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既有铁路线;在既有设施的利用上,全线大部分的桥梁、隧道、沿线房屋都进行了有效利用,并且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改造将保留全线40座桥梁,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既有桥梁一侧增建二线。
隧道方面,则保留原有隧道整体风貌,仅对2座隧道由单线扩孔为双线,其余均在既有隧道一侧新建二线。
新建铜罐驿站隧道作为改造段先行开标段,全长400多米,将建成双线隧道,目前已累计完成开挖300多米。隧道距离老隧道只有150米左右,最窄处只有22米。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老隧道全长只有100多米。“因老隧道病害严重,为确保施工期间不对既有隧道产生扰动,在距离老隧道30米范围内采用机械开挖,其余地段采用控制爆破开挖。”隧道承建方中铁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爆破施工时,加强控制爆破振速及沿线的巡查力度,确保既有成渝线运营安全。
打造一条沿江旅游观光线
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未来,市民要享受亲子亲水的美好休闲时光,不妨乘坐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列车,来一趟亲水之旅。
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沿江而建,将打造成亲水休闲的连接纽带,旅客在抵达站点后即可通往江岸、滨江公园等,享受亲水体验。同时,这也将是一条沿江旅游观光线。
此次改造,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将融合铁路文化、地域文化、建筑艺术,既做到“合而不同、全线一家”,又体现“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为此,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全线将按照溯源——星星之火,传承——红色基因,融合——人文情怀,绽放——百里画廊等主题主线,每一个站点表现一个主题,围绕红色基因、开路先锋、精神家园等主题共同讲述成渝铁路历史故事,共同构筑“流动的铁路博物馆”和“红色文化传承展示长廊”。
“传承历史文脉,保留记忆乡愁,这是成渝铁路改造的一大亮点。”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工程将围绕成渝铁路设计、建设的历史,以及沿线龙凤寺、工业博物馆、马桑溪古镇、铜罐驿古镇等44处工业、旅游文化,全方位提升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的文化主题,升华铁路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互联关系,既提升“外在颜值”,也增强“内在气质”。
在候车厅、进出站通道、跨线通廊等适宜点位,将采用铁路元素或军工元素抽象图案做成的拼贴装饰、壁画、浮雕等墙体立面文化展示;在站前广场等位置,将陈列铁路元素物品,开路先锋雕塑等;保留老成渝铁路既有房屋,通过展示机车、铁轨、既有设施设备、筑路工具零部件等实物,打造成铁路文化教育基地,实现传承历史文脉的功能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每座站房与公交、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停车区之间,设置了无风雨走廊无缝衔接,乘客出站只需步行20—30米即可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显著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高峰小时接发车能力和发车频率
均提高8倍
根据规划,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增建二线建成后,将开行公交化通勤列车和旅游列车全天候运行,极大满足居民通勤出行和旅游观光需求。
目前,成渝铁路既有单线运输能力仅为35对,单线高峰小时接发车能力仅2.5对,发车频率为24分钟。
改造后的增建二线,每天可开行列车105对,高峰小时接发车能力可达20对,发车频率3分钟,高峰小时接发车能力和发车频率均提高8倍。
据介绍,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后,可覆盖人口约127万,平均站间距缩短至4公里左右,将充分发挥市域铁路公交化功能,开行公交化和旅游列车,成为沿线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
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