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巴南区昕晖小学:行知课程助力“双减” 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

  “‘双减’对我们学校而言更像是一场机遇。”在重庆市巴南区昕晖小学校校长杨学刚看来,“双减”并不是简单地减负,而是一场教育空前的变革。“学校一直以来秉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生长的‘生态园’。‘双减’的到来我们正好乘势而起,抓住落实‘双减’的契机,落实‘大质量’观,提升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大质量”观下的“减负提质”

  “只有做到减负不减质,双减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昕晖小学研究落实“双减”的同时,积极谋划“提质”。怎样才能做好“提质”工作呢?校长杨学刚将目光投向了学校的“行知”生活课程。杨学刚所说的“提质”不仅仅是课堂质量,而是基于儿童成长这一“大质量”观下的育人质量提升。

  小学是儿童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将眼光放长远,注重‘育人’而非‘育分’。”因此,杨学刚和团队在这所才成立几年的新学校开始了关于“生命成长”的探索,“行知课程”应运而生。近几年昕晖小学探索开发了系列“行知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系列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本学期,在“双减”背景下,昕晖小学除了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外。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和家长正确质量观的树立。“这要求教师、家长们做到不唯分数,不唯结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过程中的习惯养成,关注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心理。”这恰恰暗合“双减”的题中之义。

校本课程——学生的草木扎染作品展示。

校本课程——学生在生活技能课上学习系鞋带。

第四届艺术节书画类现场展示中,信心满满的孩子们在“横平竖直,撇捺飞扬”的笔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

  昕晖小学的“行知课程”包括生活与技能、生活与艺术、生活与健康三大板块。生活与技能板块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分学段开设了厨艺、烘焙、植物栽培等课程;生活与艺术板块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开设有剪纸、绘画、草木染、合唱、舞蹈、乐器等课程;生活与健康板块以体育项目为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设了乒乓球、篮球、足球、跳绳、田径等体育活动项目。与“五育并举”相结合的“行知课程”,引导孩子每日“做一做”“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玩出健康、玩出修养、玩出童年。

  大“生态园”里的成长教育

  春天,昕晖小学的师生们一起开垦、播种、扦插;夏天,师生们一起为种植园的植物除草,移盆;秋天,师生们一起采摘一年来的收获,感受自然地馈赠;冬天,温暖的功能教室里,学生们用收获的作物做成一份份成品,为寒冬带来了暖意。春夏秋冬,一场场劳动教育在学校自然生成。

孩子们一起采摘李子,享受劳动成果。

  在昕晖小学,有一块占地约400平方米的种植园,用于劳动教育实践,同时也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场所之一。教师们带领学生在每个季节种植一些常见的果蔬,辣椒、南瓜、豆子……学校还会邀请农科院的专家对指导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其实除了种植园,昕晖小学将全校的绿植都容纳在学校大“生态园”之中。

  每周固定的时间,教师会组织学生对花圃和种植园里的绿植进行浇水、除草、除虫、施肥;教学楼内所有的盆栽也由学生亲自培养,亲手打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中有关植物栽培内容的,教师便会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获取知识;到每一种果实收获的季节时,学校会组织师生一同采摘,一部分交给学校食堂“加餐”,另一部分由学生带回家和家长分享。

  学校还定期举办各项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劳技竞赛。设计假日劳动作业,让学生们在假日中也能保持勤动手勤研究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当然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学校设置的“养成之星”,通过各类实践、学习、技能展示、志愿者服务等途径,学生便能够从全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手中得到相应的“星标”奖励,集齐一定数量的“星标”后,便能够兑换奖品。

植物栽培课上学生正在扦插蔷薇。

劳动教育——全校师生一同在每月的劳动日拔草。

  “双减后,学生的课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这段时间的‘留白’如果能用劳技来描绘,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将更加丰盈。”杨学刚表示,昕晖小学将在已有的课程和学校特色活动基础上,持续深挖、整合资源,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可容纳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大“生态园”,推进科劳技教育新模式,让孩子用双手去创造美,在劳动中感知美,让孩子在美中享受劳动。

  延时服务与特色作业为孩子“合理配餐”

  “双减”减下来的时间做什么?

  只有学校能够提供丰富的课程,才能够将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在讨论中,昕晖小学的教师们逐渐达成了共识,用校本特色课程赋能学校课后延时服务。

  学校利用每周三下午半天时间开展校本课程。每学期初,由班主任指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课,全校实行走班制上课。一学期结束后,学校举办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将学生本学期制作的作品、习得的技能进行全校展示,并开设体验环节,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不同的项目中来。在此基础上,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一起讨论延时服务怎么做?孩子时间如何安排?最终决定拉通课后延时服务与校本课程实施时间表,兼顾学生作业辅导和兴趣特长培养。“这样的延时服务既能保证孩子学得尽兴,又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一位家长说。

  除了前文提到的种植园外,昕晖小学还拥有近20间多功能教室,每一间教室都配备了足量的设备设施,为课后服务的开展“保驾护航”。

烘焙课上学生学习做蛋糕。

课程展示活动上,植物栽培组的孩子为其他小朋友讲解植物扦插技巧。

  “双减”以来,除了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提出“内容简洁,难易适度”“数量恰当,时长合适”“学科特点鲜明,体现分层思维……”作业标准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特色家庭作业,以配合家长管理。“亲子共同进行课外阅读半小时”“每天回家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放学回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作”这些都是昕晖小学家庭作业中的一部分。

  “‘双减’刚开始时,在学校完成作业后,一部分学生回到家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做些什么。家长反映情况后,家校积极沟通,便有了现在家庭作业的雏形。”杨学刚介绍,这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校还将其与日常教学挂钩。比如“亲子共读”部分会配合学生日常的课前分享;体育锻炼部分,学校每月定期开展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跳绳比赛;家务劳作则和学校“行知课程”中的“生活与技能”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会方法,在家庭得到实践。学校还将其与“养成之星”挂钩,让家庭也成为学生成长评价的一环。(沈静娴)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27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