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伟大的理论指引着伟大的事业。现在的中国,是一艘稳健航行在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巨轮,它每天都在进行鲜活的创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不断打开新的天地、迸发新的活力。
这样的一个中国,它的经济图景无疑是壮丽雄伟的。而我们将目光从最宏观的视角投放到中国经济版图上相对微观的体量单位——各地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小镇,往往就更能具体触摸一种创造性的脉动。这些充满力量的脉动,就是一首首美丽的歌,充实着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基层贯彻落实、生根开花的动人旋律。不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小镇,聆听它们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行板,感悟在伟大理论指引下的伟大事业一个个具体而动人的故事。
原子核裂变能释放巨大能量,那么一颗柑橘能“裂变”出什么?
陈世琼所在的重庆忠县新立镇双柏村,祖祖辈辈种柑橘,但早些年前一斤柑橘最高只卖4角钱,橘农年年亏本,身为村主任的陈世琼,急得不知哭了多少回。
如今,陈世琼早已成为种植1400亩柑橘的大户。她淘汰“过气”的老果树,改种爱媛、沃柑、砂糖橘等新品种,科学种植方式让柑橘口味愈加甜美,市场销路也豁然开朗。
陈世琼是柑橘“裂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之一。从散户零星种植到现代化生产,从鲜果销售到完整的深加工产业链,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新立镇,一颗柑橘不断“裂变”,释放出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1月3日,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双柏村,种植大户陈世琼(左一)和在果园内务工的村民一起搬运柑橘。(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由于品种单一,且长期停留于农户自发零星种植,新立人种了1000多年柑橘,也穷了1000多年。而如今,柑橘早已从传统种植转变为现代化生产。
“目前,新立镇柑橘种植规模已近4万亩。”镇党委书记吴尚蓉说,柑橘品种多从国外引进,同时加以自主研发,育苗使用脱毒容器、栽植由经纬仪放线分区定植,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体系,全镇几乎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柑橘成为“致富果”。靠着多年来土地流转和在橘园务工的收入,72岁的徐正梅和老伴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只要愿意做,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儿,每年一个人有两三万元收入。”徐正梅说。
种植业,只是柑橘“裂变”之旅的起点。
在地处新立镇的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车间,圆滚滚的新鲜柑橘在生产线上排列整齐,生产线的尽头,柑橘已变成鲜冷橙汁。这种不添加任何辅剂的高端橙汁,早已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销售,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不只是橙汁,柑橘在新立镇俨然成为“百变天使”——柑橘被加工成橘饼、精油、果酒等十余种产品。
柑橘交易中心、柑橘大数据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柑橘新品种培育中心……在新立镇,从创新育种到服务果农,服务对象遍布全国,一条完整的柑橘产业链正在形成。
然而,这还不是柑橘“裂变”的终点。
2017年7月,“三峡橘乡”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立镇正是“三峡橘乡”的主要承载地。
“三峡橘乡”对交通环线、慢行步道等进行严格规划修建,柑橘采摘园、柑橘品种博览园、七彩水稻、民宿集群等30余个旅游项目已打造完成。
吴尚蓉说,2020年正式开门迎客以来,“三峡橘乡”已举办田园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荷花文化旅游节等赛事节会,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
这是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拍摄的柑橘果园(无人机照片,2021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一颗柑橘的“裂变”,将柑橘元素从横向到纵向、从纵向到立体融入方方面面,吸引人才、资本等发展要素迅速聚集,推动新立镇实现从传统农业镇到“绿富美”特色小镇的巨变。
半城山水满城橘,座座小楼田园间。如今,新立镇墨绿连绵,金橘满枝,漫步其间,既能享耳目之娱,又能饱口腹之欲。民居的墙上画着柑橘,餐馆的菜品富含橘味,民宿的房间里灯是橙色的、床是橙色的、墙是橙色的……整个小镇宛若一个橙色的梦。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了,人气就旺了。49岁的新立镇文笔村村民吴国财,几年前发现家门口建起了专门用柑橘制作面包、橘饼的食品加工厂,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决定来这里就业。
“我们企业年产值约1000万元,为村民们提供了30多个岗位,他们每月收入四五千元。”重庆橘香满园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榕说。
得益于产业培育与群众就业、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新立镇辐射力、吸引力显著增强。目前全镇办有7家养老院,据初步统计,50%的康养者来自新立镇以外,20%来自忠县以外。
“三峡橘乡”还吸引大量技术人才,涉及种植养殖、深加工、文化艺术等领域,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上海信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重润从上海来到新立镇,投资4亿元,打造了“橘源里·糖果小镇”。周重润说,“三峡橘乡”基础条件良好,加之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厚重,已成为社会资本青睐的投资目的地。
截至目前,“三峡橘乡”已吸引县外企业或个人来新立镇投资创业,累计投入5.5亿元。
一颗柑橘的“裂变”仍在继续。
数据显示,在柑橘产业的带动下,新立镇人均纯收入已从2016年的1.1万余元增加到2021年的1.9万元。2022年,这个特色小镇橙色的梦还将开出更美丽的花朵。
策划:邬焕庆
文字记者:王金涛、吴燕霞、赵宇飞
统筹:刘铮
编辑:刘羊旸
视频记者:赵小帅、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