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以来,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校在“智慧点亮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瞄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这一目标定位,坚持“减负”和“提质”同行并重,不断强化提高师资素养水平、强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提高分层作业效度,做到严格均衡分班、严格教学要求、严格作业管控、严格考试管理,打造“双减”新态势中的重师附中模式。
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围绕师资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学生作业负担和全面发展、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家校协同等方面,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法,推进“双减”有效落地见效。
转思维,提素养,为教师能力做“加法”
教师是育人的关键主体,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学校不仅通过日常规划备课、主题教研等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还努力构建以思维为主攻、以问题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
学校开办思维训练的主题讲座,定向培养学科特色教师;引导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模式,推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课堂活动,以教师的思维引导带动学生的思维,实现“智慧教育”推动师生思维发展、深度思考的智慧内核。
在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校,理科教师至少要读“大理科”的书籍;文科教师至少要读“大文科”的书籍。学校认为,教师的成长之路是一条阅读之路。因此,学校组建读书会,倡导全体教师于专业之外修“副业”、于全面之中显特色,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充盈课堂,以深厚的人文素养丰润课堂。
学校经常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社会学、组织学等知识,引导班主任改进、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申辩式班会课大赛、班主任观写作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优作业,重特色,为学生负担做“减法”
为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做好分层作业设计,学校制定书面家庭作业管理制度,确保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90分钟;要求学科教师精选或设计作业,学科之间协同合理布置作业。
着力于校本课程研发,学校注重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以课题研究为牵引,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德育研究》,加强学生的德育引领。开设跑操课程,通过集体跑操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协作性;通过个体跑操锻炼学生的个人意志力。每周二下午全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则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进行机器人实验。
学生体验木雕技术。
在高新区“三段式”延时服务框架内,学校聚力发展科创特色,以科技、创造力为落脚点,开设了以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突出科技感的机器人课程等。依托高校办学优势,学校与重庆师范大学加强合作,重庆师范大学的场馆、科研课题、社团等均可向重师附中的师生开放,由此,学校组建了多个特色社团,为学生提供多个兴趣发展和个性成长的新路径。
重创新,激潜能,为管理质量做“乘法”
为使更多主体参与进落实“双减”工作中,促使“双减”政策在校园内落到实处,学校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实施扁平化管理、分布式管理。学校中层干部、年级组、班主任同步接受管理信息,任务、要求和责任同步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身上。开展班级管理模式、内容、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索式研究,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学校在各班级推行“自主、自立、自强”三自管理模式,提升学生“欲望自制力、行为自律力、情绪自控力、自我反思力和自我激励力”,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教学方面,在结构化思维、可视化思维等思维模式的引领下,推动学生宏观构架、中观思考、微观实操性地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智慧学生”。
强理念,多沟通,为家长焦虑做“除法”
校内,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校积极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外,学校则密切家校协同,形成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合力。
学校重视师生、生生、家校的情感交往,在各年级开设家长学校,将科学的人才观、成长观、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传递给家长,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情感疏导和精神鼓励,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性格、素养、习惯等,注重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看得见学校的育人氛围、看得见老师的专业敬业、看得见孩子的需求成长,逐渐减轻教育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