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让医院文化建设在“润物细无声”中提供续航动力

  “关注公众号,就可以预约挂号,再也不用一早去现场排队了。”家住礼嘉的市民张桂枝根据提示,在手机上添加就诊卡信息,只用了不到一分钟,便成功提前一天预约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的内科号。

  美丽医院的建设成果不断显现。环境更美了,医院里更敞亮了,厕所卫生更好了,停车找车位更方便了;就医条件更好了,服务更优质了,网上能挂号了,可以分时预约看病了,买药能送到家门口了;医院标识更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更健全了,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了,执业获得感更强烈了,医院里文化墙多起来了…… 2018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提出 打造集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于一体的“美丽医院”。5年来,“美丽医院”连点成片, 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春天里,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区的花园满眼翠绿。武江路立交、轨道环线相继建成通车后,市中医院重新修葺了环线出入口的花园,改进了人行步道,还补种乔灌木,更新指示标识,让原本因施工而沉寂的花园重新恢复了生机。现在从轨道环线出口进医院,就要先穿过这片花园。绿树掩映下,心情也随之放松了很多。不仅是市中医院,许多市民发现,近年来,身边的大小医院发生了诸多变化——

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

江津区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长廊。

  2018年,为顺应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出打造集“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于一体的“美丽医院”,用5年时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美丽医院”建设,促进全市医疗机构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改善,提升医院品质,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经过5年努力,一批示范单位相继涌现,重庆“美丽医院”串珠成链,转型升级。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三大效应”正在逐渐释放。医以济世,文以化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中,既要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医疗技术等硬实力,也要让医院文化建设发挥润物细无声之功效,不断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续航动力。

  近年来,重庆大力开展美丽医院建设,其中的“人文美”,便是在增强“面子”、做实“里子”之余,着眼于“人文内涵”而作出的战略性部署。也只有在硬设施、强技术之余补上真内涵,才能发挥出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也才能“三效合一”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美丽医院建设5年来,全市公立医院文化内涵与活力进一步提升,“文以化人”效果得到进一步彰显。

  比如,长寿区妇幼保健院着眼于科室文化打造,力求以科室文化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既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也稳定了科室队伍;比如重医附属口腔医院通过挖掘塑造典型,在医院内营造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立起“学”的标杆、“做”的榜样,进一步提升队伍战斗力;比如忠县人民医院积极开展联欢会、运动会、三峡游等文体活动,增强职工凝聚力,激发医院发展活力……

  卫生健康事业是重要的民生事业,群众最关心、感受最深刻。因此,在常态化营造文化氛围,持续性“文以化人”的同时,也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文以化物”,发挥文化内涵凝聚人心、进而助推改革的作用。

  比如在大足区人民医院,医院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持续完善全院规章制度,让医院的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均有章可循,实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管”的效果,助推医院改革。而在璧山区人民医院,医院不断夯实文化建设“生产力”,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理念,提炼各具特色且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助推医院改革。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上要有新作为。全市公立医院要找准小切口、突出好特色,持续性开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建设,并通过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全院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助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新需求。(贺立)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48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