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资足常乐” 千年石刻焕发新活力

  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熠熠生辉,手工雕刻的石雕物件栩栩如生……12月26日,记者先后走进大足石刻文创园、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感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大足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活力。

  上百家企业入驻石刻文创园

  “目前,已有143家石雕石刻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最快年后投产。”下车后,一座座崭新的厂房映入记者眼帘,工人们正在工地上运送物料,加紧室内装潢施工。这里是大足石刻文创园,园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段勇介绍,项目一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已建成西部石雕石材产业园、艺术家小镇、六匠文创展示中心等,目前入驻的企业来自福建、河北、云南、浙江等地,将打造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雕塑产业基地。

  在石雕石材产业园,一座钢结构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建筑外墙上赫然写着“数控雕刻共享车间”几个大字。

  “川渝两地的石雕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链薄弱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段勇说,为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他们统一购买了3D打印机、切割机、机器手臂等,可免费提供给园区使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事实上,大足所在的资大(即资阳和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唯一一个以文旅为主题的平台。

  目前,以大足石刻文创园为载体,大足区不仅吸引了上百家雕塑、石雕、玉雕、木雕、铜雕企业入驻,还汇聚了26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功孵化雕刻类创业项目526个。

  加大文物的保护传承

  走进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的大悲阁,一座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造像矗立于殿堂中央。游客们不时拍照、摄影,记录石像的璀璨容颜。

  千手观音造像雕凿于南宋年间,是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最有名的石刻。2015年6月,历时8年的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竣工。

  “在修复之前,千手观音造像叠加了34种病害,残损严重。”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蒋思维说。他们联合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0多家文保、工程单位近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千手观音造像进行“诊疗”,借助3D激光扫描、X光探伤、红外热成像等高科技技术,对造像的残损部位进行了逐一修复,使千手观音又恢复了往日神采。

  这几年,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足加大了与四川专家团队的合作,对千手观音等石刻造像进行了常年定期跟踪监测、日常保养维护等。今年6月,广大寺修缮项目启动。作为宝顶山摩崖造像群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寺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和观赏价值,他们将对石像、梁架结构等进行清理、修缮,预计投入500万元,历时8个月。

  共建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

  未来,大足将联合乐山、资阳共建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来自大足区文旅委的消息显示,目前,大足石刻研究院已与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围绕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传承、活化利用等加大合作,定期举办学术研讨、博物馆展陈等活动,建立共同的文物保护研究机制。

  “川渝两地在自然、人文特征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石窟寺文物点位数量又位居全国前列,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蒋思维认为。比如,川渝地区气候湿润,如何在潮湿环境下形成对石质文物的有效保护就是双方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研究院已加大了在岩石风化、地下水勘察等方面的研究,并引入先进设备等科技力量,帮助安岳、乐山等地的中小石窟进行岩体稳定性监测、预警等,让古老的石雕石刻更好地“活在当下”。

  不仅如此,大足还将与四川毗邻地区共塑区域文化旅游精品,促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将串联大足石刻、安岳石窟等景区,创新石刻、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建石刻、石窟文创园区,打造‘石刻+’产业集群。”大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大足及其毗邻地区的石刻(窟)等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资足(即资阳和大足)常乐”“石刻之乡”系列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支撑。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23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