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专业+”赋能 重庆在“红旅”赛道并道超车

  新华网重庆6月27日电(王彩玲)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北京和重庆同步举行。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开展了首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5年来,各大高校在“红旅”实践中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深度融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专业与“红旅”结合的重庆实践

  据了解,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最大的大学生双创赛事,自启动以来,就受到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

  5年来,重庆“红旅”活动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围绕“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扎实做好搭平台、建体系、造氛围,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目前,‘红旅’活动已覆盖了我市各个类型的学校,在不同组别的赛道中都涌现出优秀的团队。”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重庆大学青年学子李凯琳团队负责的“硅根结蒂”项目令大家印象深刻;由四川美术学院青年学子白金依发起的公益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获得好评;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胡相洪负责的“‘参’情厚‘益’”项目也在本届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高职类院校唯一获奖的项目。

  据介绍,在“红旅”实践中,青年学子通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结合专业破解实际难题

  为引导青年学子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破解产业实际难题有机结合,重庆各高校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创新创业中,深入基层挖掘乡村振兴项目,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重庆大学“硅根结蒂——新型生物硅肥开拓者”项目团队基于十年在田间地头的探索,自主研发了集修复增产为一体化的“硅三角技术体系”。

  “该体系通过改良修复土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助力重庆市乃至全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项目指导教师张育新介绍称,将硅藻、硅藻土、硅酸盐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基于“硅藻-硅藻土-硅酸盐”的硅三角平衡系统(硅藻死亡转化为硅藻土,硅藻土溶解转化为硅酸盐,硅酸盐又为硅藻所利用),创造完美闭环。既通过硅的吸附作用有效改良土壤,又提高有效硅含量,促进农产品等增产增质,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硅根结蒂’项目重新发掘了硅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在多领域融合发展,发掘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有重要价值。”张育新表明,目前,已经在梁平区与高新区开展试点工程。

  无独有偶,荣获本次大赛“红旅”创业组一等奖的“‘参’情厚‘益’”项目,它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核心成员的基层实践。

  “我打小就呆在党参地里,见证了党参的生长过程,但是长了4-5年的党参却因为没有自主品牌,卖不了好价钱。”胡相洪介绍道,我从小就深知父辈的不容易,考上大学后为家乡产业发展做贡献的想法也愈加明确,了解到“红旅”活动后,就积极报名参与。

  据介绍,大学期间胡相洪努力学习党参相关知识,还在班主任的支持下组建了“参”情“厚”益项目团队。大三寒暑假又去奉节县中药材产业协会顶岗实习,真正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临近毕业,我们成立了公司,致力于发展家乡的产业,目前已经与4家种植公司合作发展了1200亩党参种植基地,间接签约药农500户。”胡相洪补充说。

  “青年学子参加‘红旅’活动一方面能促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李凯琳表示,另一方面,我们将真正的知识储备赋能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将国家的多年培养注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

 

编辑: 张青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8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