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进红岩革命纪念馆 听革命文物诉说故事

  嘉陵江畔,位于重庆红岩村52号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日前,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岩精神位列其中。

  12月1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厅里,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革命文物,向记者一行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

“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记者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了解。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老印刷机见证《新华日报》战功

  红岩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外墙体采用万余块优质红色花岗石干挂而成,整幢建筑由下向上倾斜,宛如一块倒卧的巨大红色岩石,象征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的红岩精神坚如磐石、永放光芒。

  位于二、三楼层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全面展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驻守8年,为争取政治民主和抗战胜利以及战后中国光明前途作出的艰苦奋斗和卓越贡献。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一幅幅定格历史的宝贵照片,彰显着宝贵的精神内涵。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里,采访团在作为“镇馆之宝”的一台印刷机前久久驻足。这并非一台普通的印刷机,而是在烽火中被称为“抗战号角”“人民喉舌”的《新华日报》所用。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机关报,该报社还编印发行了《群众》周刊,它们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党刊。

  1937年,负责筹备《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潘梓年在武汉购得这台印刷机,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创刊。随着武汉失守,报社从武汉撤离辗转迁往重庆,印刷机也随之撤至重庆西三街。

  在日军对重庆狂轰滥炸时,报馆迁往与红岩毗邻的虎头岩。印刷机在山岩间简易防空洞内继续工作。在《新华日报》坚持发行的九年一个月十八天,3231期中,这台印刷机一直担负着《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繁重的印刷任务,为唤起民众,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人文渝中”助推产业升级

  渝中区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目前,渝中区28处革命文物遗址中,向公众对外开放的就有22处。近年来,该区还大力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对抗建堂旧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重庆谈判旧址群等一批革命文物进行了保护修缮,对周公馆、《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展览展陈进行了提档升级,让红色资源“圈粉”无数。

  “渝中是重庆开始生长的地方,积淀了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的深厚历史底蕴,孕育了巴渝文化、统战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是重庆历史文脉传承最完整、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

  近年来,渝中区围绕“人文渝中”这张名片,不断完善旅游、商贸、金融、互联网等产业链条,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

  今年10月,渝中区人民政府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以下简称“商务部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人力、智力、信息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打造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

  据介绍,接下来,渝中区还将积极发挥历史文化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历史故事,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中展现新作为。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16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