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年夜饭上听来“金点子”

  河村,蚕桑养殖大户庹清海一大早就拉着刚返乡的远房表弟给自己当“参谋”,他准备年后就在蚕房安装一批自动化蚕台,以节省养殖所需的人力成本。

  黔江区是由国家林草局批准,全国唯一的蚕桑生物产业基地。近年来,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当地围绕科技兴农,积极探索了“良种、良法、良技、良机、良制”的科技创新种养技术,实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年后,我准备给蚕房换上自动化蚕台,能节省一半人力。”庹清海说,这个想法,是他在年夜饭上“听来的”。

  除夕,庹清海和亲戚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席间,大家分享起养蚕的经验。

  “在我们基地有一种自动化蚕台,能实现消毒、给桑、除砂全流水线作业。”一位远房表弟在四川南充的蚕桑基地从事技术研发,他的闲聊引起了庹清海注意。

  蚕桑养殖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老年人居多,用工一直是困扰庹清海许久的难题。今年他打算扩大蚕桑养殖规模,为了解决用工难,他正在寻找合适的农机替代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蚕台的自动化程度高吗,操作起来容易吗?”对新农机的引进,庹清海有些谨慎。

  早在2017年,他便从沿海返乡发展蚕桑产业,先后流转了130余亩土地修建桑园,年养蚕140来张。几年前,他也尝试着引进过微耕机、自动给料机等小型农机,但不是太笨重,无法在山地使用,就是智能化程度太低,用起来很不方便。

  这次,庹清海多了个“心眼”,在引进前,他就把蚕台的性能、优缺点打听了个遍。他从表弟口中得知,这款蚕台主要用于小蚕共育,可实现从养蚕、添食、除砂的全流程自动化。交谈中,表弟还翻出自己拍摄的视频,一边播放一边解说,让庹清海大开眼界。

  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庹清海对这款蚕台很感兴趣,他当即就向表弟打听起购买渠道,又邀请他抽空来家中坐坐,帮忙参谋下蚕房的宜机化改造,为农机引入做准备。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庹清海表示,接下来,在发展蚕桑种养的同时,他还打算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合作社为纽带,为更多农户提供优惠、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提高蚕茧生产效率,让更多农户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3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