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视觉感知技术给汽车装“人眼” 精准预报碰撞风险

  十一月一日,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产品。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企业名片>>>

  重庆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驾驶主动安全技术提供商,其全球首创的人眼仿生视觉感知技术,可以让汽车在遇到未经AI训练、无法识别的障碍物时,也能根据运动感知结果检测到碰撞危险,在降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安全性。2021年7月,公司获得明月湖科创基金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

  宽敞的城市快速路上停着一台白色汽车。车尾贴着的泡沫板上,一头奶牛的彩绘栩栩如生,远看像极了一台运牛的小货车。

  “运牛车”后方,两台测试车辆以大约100公里的时速驶来。其中一台搭载重庆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哆来目科技”)研发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距“运牛车”100米开外就发出了碰撞警报;另一台搭载全球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龙头企业的同类产品,一直到碰撞前几米,警报声却迟迟未响。

  这是11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两江协同创新区看到的测试场景。

  测试表明,这家照母山下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哆来目科技,掌握了行业领先的视觉感知技术。

  相关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国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250亿元,而目前国内尚没有成规模的本土供应商。作为国内重要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有望凭借哆来目科技等一批相关企业,在自动驾驶这条新赛道上抢得先机。

  “人眼”的启示

  为一个“金点子”入局自动驾驶新赛道

  “统计显示,绝大多数自动驾驶事故,源于车辆对环境的感知障碍。”哆来目科技首席执行官刘向记者解释说,自动驾驶系统,或者说辅助驾驶系统,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感知、决策、控制三个过程。其中,对行车环境的感知,是最关键、难度最大的环节。

  为了准确感知行车环境,一些企业如特斯拉、Mobileye,利用摄像头采集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的不断学习,让辅助驾驶系统能够识别越来越多的障碍物。然而,障碍物的种类存在“长尾”效应,机器学习无法涵盖所有物体,一旦无法识别,系统就会“失灵”。

  另一些企业采用“摄像头+雷达”采集信息,虽然实现了对所有障碍物的感知,但又容易导致车辆过于“敏感”,经常误报;几颗到几十颗不等的雷达也抬高了成本。

  哆来目科技破题的思路,来自与自动驾驶并不相关的可穿戴设备领域。

  2014年,视觉仿生技术与人工智能专家鲁刚(化名),在国外发明了一款帮助视力障碍者避免碰撞的可穿戴设备。这款设备无需任何雷达,视觉感知技术模仿了人眼的感知机制:即使在没有看清物体的情况下,大脑负责运动和空间感知的部分也可以根据运动信息,下意识地避开障碍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了解到鲁刚的研究。他意识到,给汽车装上“人眼”,或许会在未来引领自动驾驶的发展。

  刘的这个“金点子”,也令鲁刚兴奋不已,两人一拍即合。2016年,这两位重庆大学的校友放弃高薪来到重庆,踏上自动驾驶这条新赛道。

  山城的“魅力”

  “8D魔幻”地形成自动驾驶测试热土

  创业之前,刘在成都,鲁刚在国外。哆来目科技为啥偏偏选择了重庆?

  “我在重庆求学、工作十几年,知道重庆是自动驾驶的理想测试地。”刘说,自动驾驶需要经常进行道路实测,重庆交通场景的复杂程度在全国独一无二,一项技术只要在重庆管用,其他城市也就不在话下。

  事实验证了刘的判断。随着重庆“8D魔幻”地形知名度越来越高,一大批全国各地的自动驾驶团队将目光投向重庆。一年一度的i-VISTA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更是成为自动驾驶“华山论剑”的比武场。

  洞悉到这一趋势,重庆也不断出台政策举措,抢抓机遇。近年来,在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背景下,重庆汽车产业集体加快向智能网联转型的步伐。2021年,全国第四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落地两江新区;2022年7月,重庆正式启动“满天星”计划,自动驾驶再迎利好;8月,重庆在全国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9月印发的《重庆市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创新应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关键技术领域本地支撑能力超过80%。

  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交通场景得天独厚,诸多因素作用下,重庆自动驾驶的创新创业氛围越来越浓,不仅促进了本地团队与外地同行的交流碰撞,也加速了人才的聚集。

  比如今年7月加入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的王黎萌。这位有着10年汽车主动安全软件开发经验的博士坦言,相比国外,国内城市尤其是重庆,自动驾驶拥有更好的“云”服务基础设施、更开放的政策环境以及更高的市场接受度,这些都是吸引他来到重庆的重要原因。

  创赛的转机

  数千万元投资加速产品上市

  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使有了“金点子”和好环境,创业的诸多困难,还需要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和克服。

  2016年至2020年间,哆来目科技完成了技术验证、工程化、产品化,开发出一套模仿人眼视觉感知机制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并在重庆中心城区的8条公交线路上开始实测。

  投入实测,意味着胜利在望。但实测与完善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激增,是最“烧钱”的阶段。到2020年底,刘为公司投入了近千万元,资金开始捉襟见肘。

  当时,哆来目科技10多人全都挤在100多平方米的老旧民房里办公。简陋的条件成为招募人才的障碍,公司只能尽可能留住现有团队,咬牙坚持。

  转机,出现在2021年。第一届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创新创业大赛开出总额达3亿元的奖励,吸引了包括哆来目科技在内的1000多支队伍参与角逐。最终,哆来目科技吸引到两江协同创新区与知名投资机构松禾资本联合成立的明月湖科创基金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

  资金到位,哆来目科技把“家”搬到了两江新区照母山下的现代化楼宇。优越的办公条件,加上有竞争力的薪酬,公司用人需求得以满足。公司完成了累计150万公里的道路实测,无一例交通安全事故,碰撞预警准确率超过9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特斯拉针对自动驾驶视觉感知提出“占用网络(Occupancy Networks)”的方案,其原理与人眼的感知机制也颇为相似:不再一味追求对障碍物的识别,而是根据障碍物在视场中大小和位置的变化计算其与车辆的相对运动,判断碰撞风险。

  这一方案,有专业人士认为是其转变视觉感知技术路径的开始。这样看来,哆来目科技走在了前面。

  目前,哆来目科技正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第一批订单交付。未来公司将围绕视觉感知技术的优势继续加强研发,在自动驾驶这条新赛道上跑得更快更远。

  作者:本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张永才、张红梅、曾立、陈钧、吴刚、黄光红、白麟、王天翊、杨骏、夏元、申晓佳、廖雪梅、杨永芹、贺子桓

  执笔:王天翊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2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