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姐,渔家乐我不搞了,回主城区接着干物流运输。”
“陈兄弟,感谢支持工作,以后有啥困难尽管给姐讲。”
4月1日上午10点,垫江县新民镇凌云村,村党支部书记高天兰与七社村民陈刚(化名)坐在了一起,气氛融洽。而在这之前,他俩是出了名的“死对头”。
为何化干戈为玉帛?这要从陈刚修建鱼池和镇上实施的“田长制”说起。
44岁的陈刚初中毕业后一直在重庆主城区从事物流运输。由于近年来渔业市场前景好,去年7月他回到老家,准备把自家的一亩地拿来修鱼池,再结合农房改造开办渔家乐。
于是,陈刚请来工程队将土地进行整修,随后又买来河沙、水泥准备硬化。听说这件事后,高天兰带着村干部到陈刚家了解情况,陈刚称河沙、水泥是为种地修水渠用的。
高天兰年轻时在沿海创业,2010年回到新民老家后一直在村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直觉让她产生了疑问:一个连小麦和谷子都不分清的人现在要回来种地?
果然,陈刚胆子越来越大,后来干脆不再偷偷摸摸修鱼池,直接和高天兰摊牌。
“地是我家的,我准备修鱼池开个渔家乐,你们管不着。”
“地是你的没错,但按政策拿来修鱼池就是不行!”
一来二去,在修鱼池这件事上,高天兰与陈刚玩起了长达6个多月的“猫鼠游戏”。
今年3月23日,新民镇印发了试行“田长制”的文件,高天兰从此多了一个身份——村级田长,主要职责是负责村里耕地用途的日常监管。“不仅要纳入年终考核,还要排名给予奖惩。”高天兰坦言,过去虽然一直强调保护耕地,但有些农业经营主体不懂政策,时常偷摸着修鱼池、建房子,镇村干部没有更好的办法,最终只好得过且过。
“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新民镇党委书记兼总田长吴定飞坦言,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镇党委决定试行“田长制”,按照镇、村、社(组)设立三级田长,负责耕地的规划及用途的监管。同时,要求各级田长周一到周五每天花半个小时去田间巡查。
有了身份后,说服陈刚“追回”耕地更成了高天兰当务之急的大事。
思来想去,高天兰找到威望更高的社级田长、凌云村七社社长潘治才一起劝说陈刚。
“小陈,不是大家有意针对你,也不是挡你的财路,要是我们放任不管,大家都跟你一样改修鱼池,那以后没人种地,即便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怎么办”“再说严重点,侵占耕地现在属于违法,要是数目大国家还要追究法律责任……”潘治才苦口婆心地讲道理,陈刚的态度渐渐软了下来。
“小陈,材料钱你也别着急,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帮你解决。”见陈刚有些犹豫,高天兰接过话茬,语重心长地说。最后,陈刚答应不再修鱼池,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如今,新民镇有田长121人。“田长制”试行10余天以来,该镇已遏制侵占耕地苗头事件10余起,保护耕地200多亩。“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村级广播的宣传力度以及组建宣讲队到田间院坝进行讲解,并结合村民自治实现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吴定飞说。(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