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李秋:提高乡镇公卫医生的数量、能力、待遇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农村现行公共卫生体系与乡村振兴要求有较大差距。”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认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

  李秋表示,我国早年曾建立公社—大队—生产队农村三级防病治病网,每个公社有卫生院(所),大队有合作医疗站,生产队有卫生员,在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改革开放后,经过撤乡建镇、合乡并镇及村组合并,每个镇(街道、乡)和村、组的辖区面积显著扩大。原有的乡、镇卫生院合并后,虽然普遍建立起公共卫生科,但公卫服务项目也增加了不少,涉及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乡镇卫生院正面临着“力不从心”的局面。与此同时,村、组层面的公共卫生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就我了解到的情况而言,现在乡镇医院公共卫生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很难提高,且职称晋升相对困难。医生几乎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少人工作40年左右直到退休都还是初级职称,加上收入低,导致乡村医生队伍很不稳定,部分地区甚至存在乡村医生缺位现象。”李秋坦言。

  对此,李秋建议,在乡镇建立独立公共卫生服务站,按辖区人口数每两千人配备一名公共卫生医生,边远山区可酌情增加医生数量;在医学院校开设乡村公共卫生专业班、公卫医师提高班,一手培养全科公卫医师,补充乡镇公共卫生服务站,一手培训公共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提高公卫医生的专业能力;在每个村配一名50岁以下的专职乡村公卫医生,负责本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每个村民(居民)小组配备一名兼职卫生员,负责本组公共卫生工作。同时,提高乡镇级公卫医生相应待遇,适当放宽职称晋升要求。再由乡镇、村公卫医生及卫生员将传染病防控、老年人健康服务、食品安全等作为农村公卫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居住环境卫生、乡村公路卫生的宣传、指导、监督工作。(记者 何春阳)

编辑: 李海岚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843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