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大讯飞为何三次“牵手”永川?

  不久前,科大讯飞宣布,将在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落户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基地。

  作为全国知名的科技企业、语音领域的龙头,科大讯飞已不是第一次与永川“牵手”。

  早在2016年,科大讯飞就与永川在智慧教育方面进行了合作,随后又在人才培训上达成共识,此次可谓第三次“牵手”。

  科大讯飞为何会多次选择与永川合作?

  愉快的合作经历

  “同学们知道‘金’字的正确笔顺是怎样的吗?”在永川区神女湖小学,语文老师罗霞走到学生中间,一边操作课件,一边讲解。只见展示内容迅速由智慧终端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也投射到了每个孩子的平板上。

  这是永川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之一,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看到笔顺、拼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而该平台已经在永川区全面铺开,覆盖超过130所学校、超8000名教师、14万学生。

  这个平台,是科大讯飞与永川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永川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包括学校、场地、服务、协调等。”科大讯飞副总裁、西南片区总裁娄超表示。永川区相关负责人也称,科大讯飞是一家规范、有实力的企业,为企业服务也很省心。

  据介绍,在科大讯飞的支持下,永川智慧教育平台成为全国首个覆盖全区的智慧教育平台。永川也在2018年被评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及普及活动优秀区。

  成功合作后,科大讯飞很快又与永川区开展了第二次合作。

  2018年,经过永川区协调,科大讯飞与位于永川区的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联手,共建了大数据产业学院。学院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领域应用技术研发、创新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截至2020年底,该学院学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其中包括国家级竞赛一等奖。学院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5个,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博彦科技等企业建立定向型人才培养合作。据了解,该学院首批学生已毕业,就业率达95%。

  “与永川的两次合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城市对企业的重视与支持,也让我们有了继续合作的意愿。”娄超说。

  众多相关企业落户

  合作愉快是打动科大讯飞的“软实力”,而永川近年来在产业引进上的成效,是让科大讯飞愿意持续深耕永川的“硬实力”。

  今年10月,达瓦未来科技公司发布了国内首部全LED虚拟拍摄电影概念片《未知行星》,标志着该公司在虚拟制片、虚拟拍摄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成功破解关键难题。

  这是落户在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的企业之一。包括它在内,园区聚集了山喵影视、艾尔平方、动漫岛、灵猫游戏等120余家文创企业,涉及先进影像制作、文化创意设计、大数据分析及采集、游戏运营、文体直播等领域,为永川打造全国一流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文创产业只是园区方向之一。近年来,永川区还引入了不少龙头企业,以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

  比如百度公司。2019年8月,百度、重庆车检院、永川区三方合作实施的“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在永川落户。今年4月,由百度公司、金龙客车共同打造的3台L4级自动驾驶中巴车正式驶上街头投入载人运营,在全国开创了在城市道路率先投用自动驾驶公交车的先河。

  再如阿里巴巴。2020年,阿里巴巴(永川)客户体验中心项目正式落户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计划在永川打造集消费者/商家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交易保障中心、消费大数据综合展示中心的阿里CCO项目,计划建设客服座席5000席。

  “永川区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大数据、智能化、先进制造业方面。”娄超说,这里良好的发展氛围与环境,也坚定了科大讯飞加大与永川合作的信心。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科大讯飞选择与永川合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永川乃至重庆为核心,辐射整个西南地区。

  “在大数据智能领域,一家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过一家企业,引入上下游,形成生态聚集。”娄超说,科大讯飞是业界龙头,在永川落户人工智能基地项目,也是其西南区布局的重要一环。所以,本次科大讯飞落户的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产业生态。

  根据协议,科大讯飞将与永川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重点打造AI协同创新中心、西部大数据产业人才教育中心、智能硬件生产中心、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中心,N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1+4+N”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AI协同创新中心为例。科大讯飞将构建“数字办公、AI+财务、AI+招聘、AI+生产、AI+营销、数据中台与AI中台”等20多种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展400多项技术赋能。

  娄超介绍,目前,基于科大讯飞400多项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创新团队,全国已有280万个(其中重庆有5.2万个),且以平均每个月增加9万个的速度快速增长,科大讯飞永川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将吸引大批创新团队前来创新创业。未来5年,永川有望聚集500家左右的相关企业,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本报首席记者 杨骏

编辑: 刘文静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