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津:道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人行便道建设是群众直接受益的惠民工程,加快农村人行便道建设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江津区将入户道路建设项目列入了重庆市江津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暨城乡融合建设项目,已于6月底落实2021年民生便道项目资金2500万元,并将在2021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该项民生实事。一条条便民路的修建,正不断改善村民的出行,也折射出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的发展。

  日前,蔡家镇茅湾村下着蒙蒙细雨,吃完早饭,家住该村七社的百岁老太侯茂超又拄着拐棍走出家门,沿着新修的水泥人行便道遛达去了。

上山之路 张灿彬 摄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面上已经满是雨水,但新修的水泥路却一点也不滑,老人双脚稳稳地踩着路面,悠闲地慢慢往前走,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发至内心的微笑。

  老人虽然百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见到熟人,立即停下脚步。“这个路走起真安逸,落雨天都不打湿鞋,你们看嘛。”老人边说边指了指自己的鞋,“几十年来,我走的都是泥巴路,一到阴雨天都不敢出门,如今整成水泥路了,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走上这样的路,真是太高兴了。”

  据了解,侯茂超居住的茅湾村,也是蔡家镇最边远的山区,海拔400多米,这里山高坡陡,过去连一条像样的石板路都没有。一到雨天,山路泥泞,村民出行十分困难。今年,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协同蔡家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筹资60余万元,对该村主要人行便道进行硬化。硬化工程于9月下旬动工,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共建成宽1.2米的人行便道10公里,当地近千人出行从此不再难。

乡道入户 何赟 摄

  干净整洁的人行便道,让以往的农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了历史。除解决出行问题外,人行便道还让许多群众在致富路上快马加鞭。

  今年9月,正是花椒收成的好时节,9月18日,紫荆村1社村民苟茂伙早早起床,带着背篓、剪子,顺着人行便道走在自家花椒树下,看着挂满花椒的枝条,苟茂伙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在1年前,即使看着漫山遍野的花椒,苟茂伙脸上高兴,心里也是有些发苦的。因为道路原因,苟茂伙家的花椒从采摘到销售,就得花上不少心力和功夫,林间道路狭窄,花椒剪掉枝后得人工背回家再处理,加上运输、销售的各种问题,经常误事,苟茂伙的心里可难受了。

  “现在好了,政府帮我们老百姓把通向山间田野的人行道都修成了水泥路,我们现在不管是采摘,还是运输出去卖,都非常方便了。”在这之前,因为占地协商不成的问题,多年一直未道路入户,好在经村委会调解协商,帮着做思想工作,周围村民同意了施工,入户道路在今年8月修缮完成。“这下子进出方便勒,今年除了出售花椒挣了7000元,销售生猪也让我挣了8000元呢!”苟茂伙笑着说。

  紫荆村像苟茂伙这样的种植户有很多,该镇修建的便民道,每年至少为群众节约成本超过百万元,一条条人行便道,犹如一根根强劲的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让群众在致富路上快马加鞭。

大垭之路 张灿彬 摄

  据悉,江津区今年3月即组织镇(街道)开展了入户道路项目申报,共收到申报项目302个,申报里程852公里,申请资金9080余万元。在项目资金落实后,区农业农村委根据资金量,再次开展项目核实、筛查,研究确定了项目方案,并上报区政府审批。于7月27日向29个镇(街道)下达了232.119公里村社入户便道项目资金计划。

  人行便道建设点多面广,涉及材料二次转运及堆放、守护、路基平整、夯实和矛盾纠纷调处等诸多具体问题。在政府引导、部门牵头的推动下,各镇(街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投入人行便道修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截至10月23日,蔡家、柏林、白沙、嘉平、李市等29个镇(街道)已建成农村入户道路160.3公里,完成率80.1%,完成投资额约2002.5万元。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现场检查指导、定期通报、重点约谈等方式,组织协调相关镇(街道)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该项民生实事在2021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实现人行便道“户户通”,形成全区29个镇(街道)公路、生产便道、人行便道四通八达的人车安全通行网,让这张网血量更足,动力更强,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推进器”。

编辑: 龚正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7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