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双减"百日:学生说周末很开心 学习变成自己的事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校长张先彬和学生们。

程麒涵在整理自己的衣物。

双减之后,学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发布。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教育“双减”一直是热门话题。开学两个月了,孩子们对于“双减”有何感受?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否得到缓解?学校怎样利用课堂和课后辅导时间提升教学质量?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如今怎么样?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探访重庆市中小学、培训机构,采访学生、家长、老师和专家,感受教育“双减”落地带来的变化。

  校内

  ○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时间,周末基本没有作业,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家长: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减轻很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老师:与家长真诚沟通,宣讲双减的意义,提高工作质量,希望让家长和学生看到效果

  作业减少、培训班取消、业余时间增加……教育“双减”后,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发生“巨变”。面对新的学习状态,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有怎样的感受?家长们买账吗?今天,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校园,听听学生、家长、老师都有些什么想说的。

  孩子眼中的“双减”:

  就是很开心

  新学期,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开展“书包不回家”,全校学生除周五外,周一到周四均不背书包回家。学校通过开展精心作业辅导、个性社团组建、精品课程选修三大举措,以期达到“减少一个书包,增加一个书架,增加一项锻炼,增加一门兴趣,增加一次陪伴”的效果。

  两个月过去了,记者在礼嘉实验小学随机采访几名学生,听听他们眼中的教育“双减”,到底是什么。

  对于8岁的夏影桐来说,“双减”就是“作业少了,周末也不用补课了。”过去,夏影桐的周末都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周六一天有三门课:英语、舞蹈和声乐,周日上下午,各有一门数学和语文。而从今年9月份开始,夏影桐欣喜地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周末再没有语数外的培训,周末练练艺术体操和声乐,还可以有自己安排的休息时间。

  “学校的作业基本上周五就完成了,周六上午,我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附近的公园或者游乐园玩玩。”3年级2班的赵威廉眼中的“双减”,就是“很开心,平时有更多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比如骑车。”

  虽然亲身经历两个月的教育“双减”,7岁的程麒涵其实还有些懵懂,可现在在学校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她很开心。不仅如此,回家之后,她还能带着妹妹,一起玩自己想出来的各种好玩的小游戏,爸爸妈妈也会陪着姐妹俩玩拼图或乐高。

  孩子回到家没有作业,面对这样的变化,肖雅心的家长坦言,一开始也难免有些担忧。不过很快,肖爸爸看到,作业量虽然减少了,但孩子的注意力却更加专注了,作业完成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孩子有了更多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肖爸爸说,学习之余,肖雅心不仅可以练琴、下国际象棋,做自己喜欢的事,更重要的是,她有了更多时间可以跟家人在一起享受快乐时光。“一家人相处的时间变多,家庭关系也会变得更融洽。”

  “双减”收获:

  半个月制作出校园立体模型

  教育“双减”以来,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六年级7班的李禹铮展现出超强的动手能力,让妈妈吴成琳很是惊喜。最近,他花了半个月时间,和同学一起设计制作出了校园立体模型。“他以前做手工比较笨拙、动手能力比较差,没想到他竟然自己设计做出来了,还做得不错。”吴成琳开心地说。

  “制作校园模型”是半个月前数学老师刘凤在班级特色课上布置的一项任务。原来,每周一是学校的无作业日,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给班里的孩子们开展特色活动。当天的活动课上,刘老师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制作出整个学校的校园立体模型,并附上对学校的介绍,作为礼物送给明年入学的新生。

  小城在渝中区某中学读初二,从小学开始,父母就给他报了多个学科辅导班,一直以来,他的成绩也还算稳定,在班级能进到前十名。

进入初二,正是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刚好碰到教育“双减”,父母虽然把小城的辅导班都退掉了,但心里多少有些打鼓。直到近几次测试成绩出炉,告别了辅导班的小城,依然没有让父母失望。“我们特地跟小城聊了聊,其实,他自己也知道现在的学习任务重,不能掉以轻心。所以,辅导班停掉之后,他反而有更多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安排,感觉不像以前那样被赶着学。学习态度也比以前积极多了。”

  现在,小城父母觉得,学习上张弛有度或许才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他们也会逐渐放手,让孩子尝试着安排自己的所有空闲时间,家长在一旁“补缺”就好了。

  家长:

  我们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小朱在沙坪坝某小学读5年级,从小学习舞蹈,教育“双减”之后,朱妈妈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减轻很多,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增加1个小时左右。

  “说实话,他们学校的课业是比较紧张的。”朱妈妈说,以前,小朱每天带回家的作业不少,如果加上舞蹈练习时间,每天平均上床时间都超过22:00,有时候还会延迟到23:00左右。临近期末的时候,每天还要做1—2张卷子,睡觉时间更晚,不得已,只能压缩舞蹈练习的时间。“作为家长,其实我们也挺心疼小孩,从孩子生长的角度来说,我们也知道,这个作息时间很不科学。但又有什么办法?”

  小朱很喜欢跳舞,但当她的兴趣爱好与学校的课业发生矛盾的时候,只能选择牺牲掉自己的爱好。

  “现在好了,教育‘双减’之后,学校作业明显减少,每天练功的时间增加,孩子可自由支配时间多了,而且9点半左右就能上床睡觉。”与此同时,小朱的校外课程减少,告别了以前一周7天随时都在上课的情形。

  朱妈妈说,教育“双减”让教育回归本质,这是对家庭和孩子有好处的事,坚信这一点,才能家庭和睦,孩子未来健康幸福。双减是让每个家庭和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获得真正的幸福。

  “双减后,学生轻松了,家长放心了!”这是新学期开学两个月来,家住沙坪坝区联芳花园的章霞最大的感受。

  章霞的儿子陈珈宏是沙坪坝区联芳小学三年级3班的学生,她说,以往,儿子每天放学回家要做一个小时左右的作业,双减之后,作业都在学校完成了,回家主要是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课外阅读,轻松了不少。

  同样感到轻松的还有章霞。“以往我每天也急急忙忙赶着下班,要回家辅导、管他的作业,现在他的作业都在学校完成,还有老师检查,我完全不担心了。”双减之后,她果断地把儿子的校外培训班都停了。“现在学校的延时服务开设了跆拳道社团,他自己很喜欢就报名参加了,不仅培养了兴趣,还锻炼了孩子体质。”

  章霞坦言,自从减掉了周末的培训班,一家人的节假日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周末两天基本上都是带出去玩,这段时间去了璧山儿童公园、长寿湖、渝北亲戚家,过得非常充实,也很有意义。”

  “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侯女士的孩子读三年级,秉持着这一个理念,侯女士从未给孩子报过校外的学科培训班,一直以来,每天晚上9点,孩子准时上床睡觉。“我更希望孩子可以在分数之外,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热爱的事情。”

  教育“双减”之后,孩子的学科作业基本都在学校完成,每天回家除了练习扬琴,还要练字、阅读,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愉快玩耍。”但这种没有作业的状态,也让侯女士有一些迷茫,“孩子的未来会不会变成‘开盲盒’?现在不让排名,不能客观的知道孩子的水平和升学的实力。有时候,我还是有点迷茫和焦虑——不知道孩子选择的、我们选择的对不对。”

  还好,学校会在每周五,让孩子把作业和课本带回家,老师也会跟家长一对一交流孩子本周的学习作业情况。这让迷茫中的侯女士,感觉到了稍许的一些安心。

  学校:

  加强家校沟通

  孩子们的作业减少,甚至连书包都不用带回家,家长们从一开始的焦虑,到慢慢接受,这个过程,其实也考验着家校沟通的效率和智慧。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校长张先彬表示,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家校联系群、座谈、大屏宣传等形式,与家长真诚沟通,宣讲双减的意义。同时,老师也加强和家长、学生的联系,进行现场家访或电话家访,消除家长的焦虑。

  向课堂要质量是教育“双减”的内核。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提高工作质量,希望让家长和学生看到效果。

  礼嘉实验小学校长江均斌表示,根据调查,学校实施“书包不回家”两月以来,家长的满意率达到94.7%,在学校每个孩子都有一本《家校共育手册》,孩子们每天在“我的学习轨迹”上记录下当天的作业,并通过星星数量进行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孩子在家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家长们一看指南就能一目了然,而且操作性很强。

  江均斌说,我们不能短视,只顾眼前;孩子也不是纸片人,只有成绩一个维度,其他方面,例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兴趣爱好、求知欲、好奇心、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感知等等皆不可轻视。

  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不太多、太难,不必要太看重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品格形成和习惯养成。孩子爱上读书学习,形成优良品格,养成良好习惯,就不用犯愁成绩上不去,而且今后的学习更具潜力。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熊远树 林祺 秦健

编辑: 刘文静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