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黔江峡谷城

  大峡谷

  在土家人美丽的传说里,峡谷是用月亮弯刀砍出的,于是在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堑壕。土家语称之为芭拉胡。这个词儿只是音译,无任何实际的意义,可它让我们忆起了跳月。大抵由摆手舞引申的。那些疯狂的舞者,脑壳缠着一圈圈青头帕,身穿宽松的对襟衣物,脚板儿套着六绊草鞋。舞蹈从呼喊哇哦哦开始。每一句歌词,要配合三五次的扭动。难道是脚下踩了深深浅浅的峡谷栈道?那些数千米长的高壑,一道道紧连着,汇聚无数土家人和苗人及其他族民的见识,牢牢地构成了黔江。这座城原本立在东部盆地,分东城南城西城,改革开放之后,黔江人突发奇想,不再年复一年的挖刨那方田土,跨越了西部峡谷去发展,在舟白机场,在正阳开发新区,以持续的苦干,建设起了一座方圆两百平方千米的峡谷城。

  这是多么巨大的人工造物呀!

  几千年的旧时代里,好不容易,才创造了一座城;区区三十年崭新的生活,轻而易举的,又添了一座城;新城与旧城之间,横亘着著名的酉山,因山势向阳而称酉阳山。大峡谷穿越城区三大组团,北起老城,南越黔江河,直至阿蓬江入口处,全长将近八千米,拥有跨越七个地质年代的偌大区域。峡谷平均深度约两百米,最大深度竟达五百米,其间有庞大的地底溶洞群。临近的新城中,立起无数现代化建筑,于是形成新旧交错。譬如商场、货郎担儿,健身房、摆手舞堂、文化场馆,街口红绿灯、音乐喷泉、卖店,高级轿车、自行车。卖个眼睛,跟前就有一个孩子,踏着现代滑橇奔驰而过,晃得人眼花缭乱。

  旧城只是一块盆地,已经被改造了,上班乘坐公交车,到处是菜市,赶白日场,唯一与旧时代无区别的,只是满口夹杂着武陵人腔调的乡音,问话要称么子,答话都说是格,容易使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

  那些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今古风依然存在,所以人人彬彬有礼,见面拱手相揖,如先秦时期的风俗。

  无论城里乡里,土家姑娘出门,仍有哭嫁的旧俗存在。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哭泣三、五日。每次都象征性哭一两声。也有土家人把能否会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当然只需要在待嫁时唱上一哭。哭嫁的期间,新娘可以对着家中的每位亲人唱一首,对着贺客再唱一首;可遇上陌生人进屋必须唱,每做一件事都可以歌唱。因此,哭嫁歌就干脆分为了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祖宗、哭辞爹离娘、哭上轿等等程序。所有的哭只相当于一个临别赠言,因此哭词优雅而且挺欢喜,再无旧时妇女对婚姻不自主的极度厌恶。幸福生活说到底不是谁个哭来的。人心深沉如壑,犹如峡谷,不大容易看穿,任凭哭者揣测。所以姑娘们哭嫁那时候呀,双手捂紧了眼睛,从手指缝中去看客人,也可以并拢手指想想心事,无论唱词欢喜或者含糊,心里都乐开了花。

  苗族姑娘出嫁,似乎也要哭嫁的,这样才显得不忘娘恩,伤心地离别,乃是出自内心么个,自然而然地涌出。

  这样一座老城,要花去许多精力,才立得新规、育得新人、见得到新面貌哩!不妨行至黔江城去逛逛芭拉胡吧。峡谷底蕴有大水。那龙溪潺湲地淌出,左右不乏森林、瀑布和湿地,到处有各种形状的石头盘爬。人说石头会开花会说话。就在对岸酉阳山上,用线描法,镌刻着观音大佛像。佛以慈眉善目,普视芸芸众生,为怜悯神态。我感觉到佛眼里含有一种羡慕。既对人生,也对自然,完全也是发自内心的。芭拉胡是在城市中存在的大峡谷。或许曾经是江,乌黑的一条江,可以通行木船的江。黔江这么一个热闹的地方,城中有大峡谷,峡中有大溶洞,洞中有大景象,实属当世罕见。莫非它是一座放大了的世外桃源?在峡谷一侧,今人凿出了八百零八米长的绝壁栈道,提供给攀爬者往天上走。其中有一段百米栈道,用全透明的钢化玻璃铺成,斜斜地悬挂在峭壁上。崖壁长满野生蜡梅,火红色的,宛若一束束火焰,或可视为捧腹大笑状。这就是黔江大峡谷。远远地望去,活似一个巨人,身披着彩带,躺在渝东南,开心地盯着攀上山来的人。

  还是过去看一着它吧,美哉芭拉胡,黔江大峡谷,那一座城中的陡然裂变之谷。它看着人似乎很远,人看着它很近,任由光阴在相视中悄然地转换着哩。黔江人在城中跺脚摆手地尽情欢唱。那样一些景致,光用脚是走不完的,光用眼是看不尽的,得到古往今来的名篇中去慢慢寻找。比如翻阅清代诗人彭施铎的《溪洲竹枝词》。在那遥远的文字里,可寻章摘句,找出倾情描写土家人欢欣鼓舞盛况的动心文字:

  福石城中锦作窝,

  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迭,

  一片缠绵摆手歌。

  历史遗留下这真实,点滴都是唱一个真实、舞一个真实,然后,默默地诉说出一个真实。

  那确真是妙绝人寰的摆手舞呀。

  土家人兴奋了就会跳舞,跳起了大摆手舞会地动山摇,跳小摆手舞也令人耳热心跳。大摆手舞,土家语称为叶梯黑。小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或舍巴巴。均为模拟当地人生产生活情景。舞蹈姿势包括了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原始的动作。有专家介绍,摆手舞只用大鼓和大锣各一面打击伴奏乐器来伴奏。敲击演奏时,一人或两人,站在摆手堂中央,击鼓鸣锣,指挥全场人来跳。其舞蹈节奏平稳,强弱分明,雄浑深沉。敲锣为点、一敲即捂为列,击鼓为咚。具体打法有三种。比如单摆手的节奏:||:点 列 列 咚咚|点咚 列咚 点 咚咚:||又如双摆手节奏:||:点 咚|点 咚|点咚 乙咚|点 咚:||或者如回旋摆手的节奏:||:点 咚|点 咚|点咚 点咚|点咚 乙咚|点 咚:||如今,村村寨寨都欢跳起摆手舞了,跳过了单摆,又跳双摆,还要跳回旋摆,每一种摆动,都是土家人在张扬着乐观张扬着奋斗。

  跳摆手舞,是大峡谷的集体文娱活动,劳动累了、耍无聊了、想亲人了,聚拢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怕路人笑话。在大峡谷的沟壑里,跳得优美没人看见,跳得笨拙没人看见,跳走样了也没得哪个能看见。只是跳一个随意罢了。四周都是纵横野外的大峡谷,无数深谷、浅谷、宽谷、低谷,构成了一座座宏大的峡谷城市。因为峡谷众多,溪流也就宛转,常见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益发显得这座城婀娜多姿,简直就是个精灵城市。

  而精灵注定要锻铸成族魂的。

  山既然是黔江的魂魄,就凭着这座峡谷城,黔江人坚称“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套现了一种昂扬的精神,以及万般顽强,风雨不能动摇、霜雪不能压塌,也就一点儿都不足为奇了。

  峡谷不仅在主城有着,黔江区所有乡镇,都或大或小的,以群的形象存在着。

  有人如是说,阿蓬江割开武陵山,形成了大峡谷,还给后世留下濯水古镇。濯水古镇与彭水、酉阳、咸丰三县接壤。镇上原有一条老街,开辟出了一条新街后,政府还在打造着第三条街,当然也是新街了。新街往往是崭新的希望哩。濯水场最早是被称为白鹤坝的,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管辖,因商贸位置重要,逐渐成为川东南的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要地。商贸业一时风生水起。其中的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治等商号,以及多个染房、酿房、刺绣坊等手工作坊,深深吸引着那些来自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大客商。山外好多新鲜玩意儿,比如脚踏风琴、口琴、自鸣钟、打汽灯、手摇留声机等洋货,都被他们带到了濯水。转而将濯水的蚕丝、桐油、茶、漆等远销山外。甚至还有西洋人进山经商,把光顺号的生漆和同顺治的药材,远销到海外去,不断地演绎着中西民间贸易的精彩传奇。民国二十四年,亦因当地的商贾云集,如河水般流入;镇里店铺鳞次栉比,似堤坝般耸立;人称濯水为濯河坝,与酉阳的龙潭、龚滩合称三大名镇。在濯水街道中段树立起一块四尺高下宽约尺半的石碑。碑面阴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为武陵山地区极其少见的经商道德碑,用以警示前来古镇的一切商贾,教育人经商、为人、处世,必须正派正确。

  濯水当然是用水清洗,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水有没有洗马之本意?有些时代里头,黔中的濯水一带,可是皇家流放犯官、皇室不肖子的苦地方。民间有“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之说。相传今之黔江仅余下小南海那一盆水、彭水城临乌黑之江、秀山乃酉水之阳、酉阳青山处处,改土归流时候,差官喝醉了酒,把地名送错了,实际黔江应称彭水,彭水应称黔江,酉阳应称秀山,秀山应称酉阳。过去到酉秀黔彭来,须得绕道湖北、广西,从武陵山进;或是越过了白马山,进入大娄山区,再渡乌江入。俱是极其艰难曲折的。因其民风淳朴,衣食简陋,当地人讲究忠孝义气,方才有了最佳教育基地的名头。如今濯水古镇,交汇穿过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三一九国道哩,交通极为便利了。流过濯水镇前头那条阿蓬江,发源湖北省利川,是我国罕见的一条自东向西倒淌的内陆河,自古便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替传播着。于四千余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扎扎实实地见证着巴人的进退与兴衰。镇中古老的街巷格局得以完整保留,体现了与其他城市街区的巨大的历史差异,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一条滔滔不绝地演绎历史风云的文化大峡谷。

  黔江山系中,还有一条大峡谷,就是堰塞形成的小南海。湖泊里散布着多块巨大的落石,如月光下的一艘艘捕鱼船,于清代《黔江县志》中有记载:清咸丰六年五月壬子,地大震,后坝乡山崩,溪口遂被埋塞。厥后,盛夏雨水溪涨不通,潴为大泽,延裹二十余里。

  借着月光看下去,当年因地震所形成的断岩绝壁,海口北侧的大垮岩、小垮岩等遗迹,仍清楚可见。在大小垮岩之下,滚石密布,巨柱林立,又构成一景。滚石直径一般为丈许,大者三丈以上,从数百米外被推动过来,在海口堆成了大坝。坝南北长一千一百七十米,高六十七点五米,溢流堰宽七十米。这是一个融山、海、岛、峡诸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为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已有一百六十年历史。

  海周和海心岛上,经千百年培育,成了天然的动植物园。其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生长有薄皮马尾松、黄杉、水杉、铁尖杉、香柏、楠木、银杏、黄檀、紫柏香樟、白花泡桐等百余种乔木;曾经出现过华南虎,还发现豹、黄猴、羚羊、大鲵、麝、巨蚌等动物日夜出没;共计有五十多种鱼类,曾是四川省八大渔场之一和养麝基地。海之四周秀峰环列。海口奇石林立,绿水回荡;海中港汊纵横,扁舟子穿梭于碧波之上,鸥鹭鹤齐飞于天水之间。朝阳岛上建有朝阳寺,可拾级登岸,即闻犬吠鸡鸣,又观一派田园风光。至老鹤坪东侧的金沙滩,有一滩卵石井然排列,其中蛤蟆石对冲,恍惚如同喷水相戏。在小南海的三岛中,最大、最美的却是牛背岛。其神秘隽永,满岛松风,不时有猴群窜起、麝牛奔驰;岛后一条倒牵溪不宽,却很深邃,干脆隔断了与陆地的联系。再往彼岸走,就是地震造成的断壁残崖,令人驻足不前了。

  小南海地震湖处于渝东、鄂西褶皱带,以震旦系的变质岩为其基底,最临近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隆起抬升。之所以发生地震,其可能与本地区基底断裂活动有关,故有专家说堰塞大坝是峡谷右边山体坍塌所形成的。以致长期惹人争论不休。一问地震只不过六点八级,怎能把万斗巨石抛出三千米外?一问怎么没人说此系挤压形成,小南海地区皆峡谷也,因地震摇晃形成挤压力,山石鼓凸,堵塞了这条峡谷,形成堰塞湖,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么?

  或许另有其因?

  我惊讶地发现:在坍塌的高绝崖壁上,突然显现出了两个由石筋构成的大字,从左往右读,有些像是诗和月,从右往左辨认,仔细去甄别,分明就是“月堑”二字。在土家人的哲学概念中,那就是月亮之家哟,月亮早晨从蓝汪汪的海水中升起来,傍晚落入金灿灿的海水里,所以形成了土家人的峡谷崇拜,形成了峡谷城,形成了宽阔如峡谷的人之胸怀。

  不管你信不信,小南海堰塞湖,即月堑,土家人眼中的月亮之家么个。

  而月亮确真落到峡谷里了。(文/刘运勇)

编辑: 江茜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67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