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首个“赛马榜”成绩揭晓 荣昌缘何“拼”到“一区”前列?

  今年,重庆首次在工业经济运行领域开展“赛马比拼”。近日,全市“一区”“两群”两张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荣昌与璧山、万盛经开区位居“一区”前三,在“赛马比拼”结果五色图中被赋予绿色,标记为主城都市区“第一梯队”。

  本次“赛马比拼”规定,将产值完成进度、制造业税收、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新升规企业贡献、重点投达产项目产值贡献,作为6项评价指标,以便同步体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在评价指标中,规上工业产值完成进度占到22%,是反映工业增长的核心指标;其次是制造业税收,权重占比20%,用来反映一个区域的工业经济实力。全市一季度比拼结果通报中显示:荣昌规上制造业税收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占比分别排名‘一区’第3、第5,6项指标无明显靠后,说明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质与效并驾齐驱,才能赛出这样的好成绩。”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荣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4%,排名考核组第12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排名考核组第13位;工业技改投资占比46.4%,排名考核组第5位、全市6位。全区工业用电量2.24亿度、增长17.2%,工业用气量4044万方、增长11.9%,分别高于全市10.9和3.1个百分点;工业入库税金3.08亿元,同比增长63.8%。

  荣昌是如何赛出好成绩的?

  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给出答案——全区上下“坚持‘四个抓’不松劲”:

  抓优质主体培育。荣昌建立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培育库,并实施“一对一”精准对接指导服务。一季度新引进联森电子科技FPC软板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个,国祥环境科技、三峰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见效,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家,累计达到69家;申报“小巨人”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42家,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8家、“专精特新”企业74家、“小巨人”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

  抓重点项目推进。一季度新签约工业项目14个、合同额272.1亿元,藏格矿业、福建神悦等10亿级以上重大项目落户荣昌;新开工传化物流、众鹏食品等项目29个、投产项目15个,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投比重超过5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超过40%。

  抓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开展“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研发机构建设,申报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烛照实业等7家企业获批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推动21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星弘生物等10家企业列入2023年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公示名单。

  抓企业精准服务。持续开展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活动,建立助企服务专员“一对一”全天候服务,累计走访企业300余家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问题90余件;通过召开重庆市重点专项、荣昌区二十一条等政策宣贯会等宣传政策,指导企业申报项目270余个;用好市级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平台,为2户企业转贷1530万元、续贷1700万元;目前制造业贷款户876户,贷款余额5.21亿元,同比增长14.62%。

  工作人员上门了解企业需求

  “荣誉是鼓励和动力,更是压力和考验。下一步,荣昌将在‘三个加’上下功夫,接续做好优存量、育增量和提质量工作,力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该负责人表示,荣昌将进一步加强运行分析监测,聚焦经济报表、工业运行“赛马比拼”评价体系等重点指标,做好情况分析研判、措施优化提高和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清理;加快企业升规入统,建立升规培育企业“一企一策”跟踪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持续抓好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绿色工厂5家,新培育区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5个,建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达170家以上。(蒋坤红 刘卜宇)

编辑: 曹妤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5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