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每遇到较苦的药要吃时,大部分都会选择多喝水来冲淡这股苦味,那么,服药时多喝水是正确的吗?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将为大家答疑解惑。
大部分药物都是需要水来送服的,水有润滑食道的作用,能加速药物在胃里的溶解,促进吸收。此外,水还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所以药物与水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不同药物剂型对水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药物需要多饮水,有的药物却要限制饮水,甚至有的药物对水的温度也是有要求的。如果送服方式不正确,有时反而会使药效降低。
有的药物需要多饮水。如以剂型而论,胶囊剂在服用前最好能先喝50~100毫升的水,待口腔湿润后服用胶囊,然后再喝200毫升左右的水帮助咽下,以避免胶囊粘在嘴里不易咽下,甚至黏附在食道壁上,引起食道壁损伤,严重时引发溃疡。有的药物需要限制饮水,如口崩片能在口中迅速崩解,起效快,服用时不宜喝水,否则会影响药效,需要待口崩片完全分解后,方可饮水。糖浆,如止咳类药物止咳糖浆、甘草合剂都较黏稠,服用后药物会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作用。如果喝过多水,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最好服药半个小时以后再喝水,以免影响药效。
总之在用药时,若对用法不是很清楚,一定要咨询医师或药师,不然会导致药效减弱,甚至出现严重后果。(项江韵 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