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决3个问题让好米卖好价 南川大力发展优质稻调查

南川大石坝村水稻基地,村民正在锄草。记者 赵伟平 摄/视觉重庆

  在近日召开的南方省份粮食生产座谈电视电话会上,重庆南川区绿色优质稻米私人订制模式得到肯定。

  作为国家级粮食产能县、国家级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区,南川如何种好水稻,实现优质优价?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如何种好稻

  推广稳糖米、水稻直播等新品种、新技术

  “大家脚下的这片稻田种的就是稳糖米,它是由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李贤勇团队经过10年时间研发的。与普通大米不同,稳糖米是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

  7月13日下午3点,南川区鸣玉镇明月村,层层叠叠的稻田随山势起伏。一眼望去,齐膝高的秧苗一片嫩绿,生机勃勃。镇党委书记毛霞作为讲解员,为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40多名学生,现场讲解稳糖米的相关知识。

  为啥明月村要种这款水稻新品种?

  明月村党支部书记陈维英说,今年初,村里的水田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小田成了大田,变成了渠相通、沟相连的良田。“耕地变成了良田,良田要提升效益,就得种好米。”陈维英说。

  去年,明月村种了少量稳糖米,稻谷卖到2.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今年大家种稳糖米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村民都抢着种,目前全村共有100户农民新扩种了290亩。

  陈维英说,稳糖米种植采用了直播技术,不用像种传统水稻那样育秧、插秧,这也是稳糖米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明月村三社村民张治华对水稻直播技术赞不绝口:“不用弯着腰杆插秧,省时、省钱、省力,稻种存活率也更高,今年我承包了13亩田种稳糖米。”

  不仅如此,稻种、农资全由种业公司提供,还负责保底收购,政府也为大家购买了水稻保险。陈维英笑着说,现在,村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提高了,大家都争着种稳糖米。

  “要种好稻米,品种是关键。”南川区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胡彬说,品种上,该区每年推荐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商品性好的优质稻品种,比如渝香优8133、神9优28等;技术上,发布了《南川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的融合。

  如今,水稻种植已被列为南川区“3+2”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今年南川水稻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其中优质稻基地32万余亩,绿色精品稻5万亩。

  如何卖好价

  秧苗还没插,订单已到手

  “各位农场主上午好,本周进行田间锄草,大家可以点开视频,查看自家水稻的生长情况……”7月14日上午8点,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文奇站在山上,用手机对准山脚的稻田,录制了一段30秒的短视频,并发到“福寿康茂·稻田认养”微信群。

  视频中,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生机盎然,长势良好。汪文奇一边查看视频一边告诉记者:“这些稻田早已‘名花有主’了,这些牌子上标注的名字就是认养人,我们只是帮着客户种植、打理,收获归他们所有。”

  汪文奇曾是福寿镇大石坝村支部书记,以前农民种出来的好米卖不出好价钱,有时甚至滞销,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大米品质好,但市场却不买账?

  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汪文奇看到别人的果园采取果树认养的方式进行预售,客户可全程追溯认养果树的管护信息,市场反应很好。他深受启发:“我们可以搞水稻预订销售,通过向客户展示水稻绿色、生态的种植过程,让他们相信我们稻米的品质。”

  2017年,他拿出合作社的150亩水稻试水认养:客户在栽插前缴纳订金,收成全部归客户所有,合作社则定期为客户发送水稻种植过程的照片、视频,让客户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如今,通过6年摸索,合作社的绿色优质稻米私人订制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今年合作社有203亩水稻被认养,秧苗还没插就有了42万余元收入。

  如今,稻田认养模式已在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石溪镇盐井村等10多个村,推广近2万亩,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南川米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成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远销广东、四川等10多个省市。

  如何增加效益

  稻田养鱼实现“一田双收”

  30斤、50斤、100斤……

  7月1日开始,南川区河图镇中图村党支部书记唐科忠每天都要接30多个订购电话。为此,每天早上六七点他就要下田“摸鱼”。看着订单接连不断,唐科忠乐此不疲。

  别看老唐的鱼卖得好,其实他的老本行是种水稻。为啥一个种水稻的老农还要“兼职”养鱼?这与土地效益不够高有关。

  中图村平均海拔700米,适宜种水稻。但后来,村里种水稻的村民越来越少,渐渐地有部分稻田开始闲置。“大家不愿种粮根本原因在于赚不到什么钱。”村民黄文全为记者算了笔账:他家原本种有8亩水稻,一亩水稻按1000斤计算,有1300元收入,但扣除农资化肥、用工等成本后,仅有300元纯收入。种水稻的收入跟外出务工比,差太多。“种水稻不划算,我宁愿买米吃。”黄文全说。

  “要想号召大家重新种粮,就必须把效益提高。”去年,唐科忠在学习参观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后,被这种模式吸引。“一亩稻田能养200斤鱼,按15元一斤算,光养鱼就有3000元。”唐科忠觉得效益不错,决定在村里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村支两委讨论后决定,由村上统一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流转180亩土地搞示范。今年3月,村上请来施工队在稻田四周开挖了一排水沟,又从区水产站购买了万余尾鱼苗投放养殖。

  走进中图村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绿意盎然的秧苗整齐排列,鱼儿在稻田里欢快地来回穿梭。“效果非常好!”唐科忠解释说,鱼儿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秧苗就不需要增施农药化肥。同时,鱼儿吃稻田里的浮游生物,也不再需要喂饲料。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不仅多了一份卖鱼的收入,还让稻米卖得起价。

  截至目前,南川区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5万亩,带动46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6户种植大户从事水稻生产,实现稻田亩均增收3000余元。

  本报记者 赵伟平

编辑: 刘文静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6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