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八中与高校开展“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

  为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性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加强“中学与大学融合育人”改革项目实践研究,近日,重庆八中与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

“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现场。

  观摩完重庆八中青年教师孔维豪执教的综合探究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后,重庆八中高中政治组教师们和专家就本节课进行了联合研讨。

  重庆八中、南开中学教师对这堂课给予了肯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环节强调了学生自我搜集、自我分析和自我论证的自主性,改变了中学生在思政课上的一贯学习方式。”重庆八中黄亚老师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进行了评价。陈海龙老师认为这节课突出了思政课立意之旨、思维之新、逻辑之美、学理之真,有感知、有事实、有思辨、有理论,具有思维的进阶性,学习层次分明。南开中学政治教研组长王小鸥老师认为本堂课课堂设计十分符合中学生发展特点,有利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很好地完成了“思政一体化”中学育人目标,同时又打破了学段教学界线,从高阶思辨层面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更好地实现了思政课育人功能。

  同时老师们也指出了本节课需要反思改进的几个方面:“课堂各个环节安排稍紧,留白不够;探究的深度不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有待增加;进行问题探究时,可以将大背景和小切入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有效互动;及时进行专业性点评,帮助学生拓宽、加深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郑瑜点评青年教师思政课堂。

  在接下来的大学教师交流发言中,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郑瑜教授从课堂设计、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对课堂进行了肯定。“重庆八中‘融合育人’改革是一项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优秀教学成果,其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科理念上进行学段间的渗透衔接。这堂课上这一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凸显,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选择性、批判性学习,让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主导者,充分优化了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这是中学思政课堂普遍所欠缺的。”她表示,“这一学习不仅增强学生在知识层面的体会、认识、反思、行动,还更加增强了学生在情感上的认同、价值观上共鸣,这样的课堂值得进一步推广学习。”

西南大学白显良教授就中学与大学“思政一体化”的开展与实施发言。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表示,本次“思政一体化”教育研究是重庆八中“中学与大学融合育人”改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建设上重庆八中与西大等高校进行了紧密的合作研究,“思政一体,融合育人”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讲道理——抓住思政课的本质,注重不同学段的侧重点;接地气——对理论课进行改革探索,让学生易于接受;留接口——中学阶段教学为高校教学做好铺垫,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有收获——设计课程要想明白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明确教学目标;育新人——思政课要勇于承担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责任。

重庆八中党委书记卿知人勉励青年教师。

  “‘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重庆八中‘中学与大学融合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实践,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是构建跨学段一体化育人格局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不断探索。”重庆八中党委书记卿知人在总结中表示,重庆八中将在尊重学生心智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提升重庆八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促进学校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构建中学与大学常态化协同育人机制。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8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