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黔江区火石垭村:用生态底色 绘发展绿色

莫白艳(左)和同伴比百合长势

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百合

村民刘长英在蔬菜基地务工

连片的蔬菜地

  黔江区石家镇火石垭村,因农民在耕作时,总会将锄头、镰刀和犁与石头硬碰硬,溅起无数火花而得名,可见,过去这里的条件之艰苦,“红苕洋芋顿顿来”也是这里以前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火石垭村依托当地良好生态,立足产业生态化,绘就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靓丽底色,产业来了,农民富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近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采访组走近石家镇火石垭村,感受这绿色产业的蓬勃和乡村巨变。

  山村美景入画来

  盛夏时节,一垄垄中药材郁郁葱葱,从山顶延伸至山脚,在青山环抱下,如同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村里鸡犬相闻,两三栋小洋楼或依山而建,或沿路成排,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通向远方,将产品运出去,希望带回来。

  与百合基地相邻的,是成片的蔬菜地,刚拔的白萝卜排列整齐,村民们忙碌在田间,给这幅生态画卷又加了层靓丽的颜色。

  “你看我们的百合,个大,颜色也漂亮,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石家镇火石垭村中药材基地负责人莫白艳拔出一颗新鲜的百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生态产业迎希望

  3年前,莫白艳孤身一人从湖北省龙山县洗洛镇出来,到处寻找适合种植百合的地点——海拔500-1000米,黄土最好……当莫白艳走到石家镇火石垭村,就再也没有离开。

  “这个地方太适合种植百合了。”莫白艳便邀约同村伙伴一起前来考察种植百合。

  2020年秋,莫白艳和李杆等一行6人来到火石垭村,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百合,合计500亩。

  莫白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的长势,9月份成熟,亩产2500斤左右,按这两年低迷的市场行情,亩产产值也能达到10000元。

  产业来了,给当地村民也带来了希望,不仅可以赚取流转土地的租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仅百合基地就涉及到务工农户40余户。

  与中药材基地隔山相映的是成片的蔬菜基地,由当地村民承包种植,基地有154亩,种植有萝卜、莴笋和甘蓝。基地负责人莫正品告诉记者,基地蔬菜一年种3季,总产量大概在450万斤,全年带动村民120人在基地务工。

  “现在正是采萝卜的季节,一天一个人要采两万多斤哦。”村民赵长英说。

  产业延伸促增收

  在持续做大绿色产业规模的同时,当地还利用种植无花果等绿色产品,从种植到深加工,围绕绿色产业链延伸,开创多元化增收新格局。

  “我们目前主要生产精酿的果啤和优质的果酒,我们的原材料主要是来自山东优质的大麦、小麦,还有黔江当地盛产的无花果、翠红李等优质的水果,我们一年的产量大概在500吨,我们的年产值投产之后预计是在5000万元左右。”重庆市佳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峰表示,该公司正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石家附近的水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带动附近的村民就业超过30人。

  “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发乡村自身发展活力,因地制宜,走好绿色产业发展这条路,用生态‘底色’来绘发展‘绿色’。”石家镇火石垭村党支部书记马学全表示。 (记者 黄英 田丹 田鹏 文/图)

编辑: 葛琦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