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月24日电(李海岚)“十四五”期间重庆如何促进就业创业?1月24日,重庆市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解读《重庆市就业促进“十四五”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从7个方面部署了23项重点任务
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介绍,今年1月,重庆市政府正式发布《规划》。“这是重庆市就业领域第一个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市级规划,也是未来一段时期重庆市就业领域的行动指南。”
朱江介绍,《规划》聚焦“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等目标要求,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了14项可量化的具体指标。
同时,《规划》从7个方面部署了23项重点任务。一是通过强化就业吸纳能力、培育壮大就业新动能、提高区域就业承载力,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二是着力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引导各类群体投身创业、增强公共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三是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青年、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五是扎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机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体系;六是持续改善劳动者就业条件、促进平等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强交流合作,优化就业环境;七是通过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风险应对处置,坚持关口前移,提高防风险能力。
“十三五”就业“成绩单”出炉 未来这样干
发布会上,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介绍了“十三五”时期重庆就业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62.3万人,超过3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均低于控制目标;期末城乡就业人口总量1676万人。
二是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就业稳定增长,2020年达到1100万人,较2015年增长164.6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优化为23:25:52,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提高11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群体保障有力。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底去向就业率保持90%以上。多渠道引导818万农民工转移就业、76.1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1.05万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帮扶138.3万失业人员、64.9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是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技能人才总量由320万人增至38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历史新高104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9%左右,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持在95%左右。
五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出台稳岗位、扩渠道、提技能等一系列政策,年均投入就业资金达到20亿元以上,就业优先政策和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成“智能就业”信息系统,35项就业公共服务实现“全渝通办”“一网通办”。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12.3万户。
“接下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将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重点抓好五件事。”谢辛说。
一是稳岗扩容。继续执行失业保险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稳定用工规模。新开发基层社区、科研助理等政策性岗位3.6万个,以此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新建零工市场20个,“双更基地”20个,支持灵活就业。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做好兜底安置。
二是智慧赋能。加快建设“一库四联盟”,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数据生成、更新、运用、联结机制,推动人力资源与就业、创业、培训资源有效对接。定期分产业发布就业景气指数、岗位需求目录,举办各类招聘会5万场以上,保障重点产业用工需求。依托智能就业平台,推动“无感智办”,实现就业政策免申即享。
三是创业加速。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至60亿元左右,扶持创业项目进一步发展壮大。以美容美发等技能世赛、国赛金牌项目为引领,构建重庆技能品牌产业链,推动技能金牌变产业品牌、产业品牌变市场名牌。创建10个“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市级孵化空间,支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推广基层就创服务超市,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就近就地提供服务。
四是培训增效。加快推进“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新型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创建技能人才孵化空间、培养基地18个,培育新职业培训示范基地30个,开发特色工种50个。围绕产业链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3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以此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五是服务提质。新培育3个国家级、10个市级劳务品牌,做优“就在山城”就业品牌,做强“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直播招聘品牌,做实“职引未来”职业指导品牌。建立新就业形态调查统计、重点群体就业质量监测机制,加强分析预警、跟踪服务,确保“一生一困”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