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记者会在人民大厦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级部门负责人代表,围绕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流探讨、建言献策。
陈一清
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
“我们突出文旅特长、产业特色、区位特点,扩大了‘朋友圈’,深化了‘合作圈’,升级了‘生活圈’。”市人大代表、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表示,大足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
陈一清介绍,围绕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大足深化与毗邻地区协作,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文旅教卫融合共享,加快推动文旅共荣、产业共兴、服务共享、城市共联。
两年来,大足与四川方面累计签署150多份合作协议并务实推进。成功争取成渝中线高铁设大足石刻站并启动建设;不断深化产业协作,牵头成立成渝轴线智能制造联盟;联合资阳、简阳等地共建大足黑山羊产业基地、柠檬产业示范带、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携手打造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巴蜀世界遗产联盟;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实施。
去年底,《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出台。
陈一清表示,大足按照实施方案提出了上述新目标,将从以下方面重点发力:建好城市打造美好生活共享空间,加强与临界县(市、区)协同共建共融,以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为基点,建设站城一体、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未来城市封面”;发挥优势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提升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水平,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全力做靓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集群联动共推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大健康等特色产业集群,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强化协作共建共享,深化体制机制融合。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陈一清认为,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既要靓在文化底蕴特别深厚上,又要靓在风景美、风尚好,让大足成为颜值、价值、气质、品质、特质俱佳的地方。大足将做靓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深入发掘大足石刻的内涵价值,把大足石刻研究院建成世界知名研究院,讲好大足故事,做靓国际宣传营销,联动成都、乐山、眉山、资阳等地,共同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左永祥
推动科学城建设出进度出形象出亮点
“以创新为主线,积极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人大代表,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左永祥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既要办好合作的事,更要干好自己的事,加快形成以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平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西部(重庆)科学城去年同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交流互访频繁,与西部(成都)科学城签署共建战略协议,制定了与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行动方案。同时,携手打造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落地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
“我们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创新生态等方面的工作。”左永祥介绍,去年科学城一手抓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一手抓硬环境提升,推动34个高校院所合作项目签约、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17个项目投运,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高技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功能型、公共服务项目。
左永祥表示,科学城将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推动建设出进度、出形象、出亮点。
一是完善空间功能布局。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功能支撑,以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为牵引,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加快形成“三大产业片区”,着力完善“六大城市功能”。
二是提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基础设施、高端研发平台等重要科创项目,加速推进平台型、龙头型重点产业项目,有序实施“科”字头功能性设施建设等。
三是推动高端要素集聚。瞄准全球和全国500强、行业前3强精准招商,高水平打造金凤实验室,引导规上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推动骨干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确保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四是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筹建科学城发展大基金,设立创新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打造创投街区。实行创新、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卓越营商环境、创新氛围、产业生态。
易小光
努力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和关键枢纽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础较好,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托国内大循环,融入国际大循环,努力成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和关键枢纽。
易小光认为,战略区位重要、产业基础较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广阔、开放程度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5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如在战略区位上,它在联动西南、西北发展中起到重要节点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具有示范作用,在国家新开放格局中更是面向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门户枢纽。在产业上,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世界级产业集群雏形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态发展迅速,优质粮油、生猪生产优势明显。在市场方面,辐射西部近3亿人口,联动东盟超过6亿人的新兴市场。
易小光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担负这样的职责使命,需要提升5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要成为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一体化的商品要素市场体系,发挥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二是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双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三是成为西部地区改革排头兵,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合力作用;四是成为内陆开放桥头堡,强化平台枢纽建设和区域开放合作,发挥对外开放的活力作用;五是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快深化绿色发展改革探索,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和关键枢纽,有哪些思路和发展路径?易小光说,首先要统一思想,树立川渝“一盘棋”思想,推动一体化发展,与东中部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积极促进国际大循环,融入“一带一路”,形成面向东南亚、南亚,联通欧洲的国际合作新优势。
其次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强产业链合作,建设全球重要制造业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国际消费中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此外,要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增强区域发展动力。
吴在学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融合创新
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在学表示,将全面承接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融合创新,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助力川渝两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吴在学介绍,目前,重庆5G站点已累计建成超7万座,跻身全国5G发展第一方阵。成渝地区网络供给和互通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推动一大批创新应用落地,两地通信运营企业积极推进通信服务一体化,共同提升双城信息服务水平。
吴在学建议,要继续加快“双千兆”建设,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5G深度覆盖,构建跨域5G虚拟专网。协同政校企链,加快5G应用创新,特别是在产业门类较齐全、产业链条较完整的制造业,率先做出标杆,吸引各方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继续优化网络结构,加大城域网和骨干网扩容力度,一体化构建成渝毫秒级低时延光纤网,打通信息流通大带宽低时延高品质的“地网”大动脉。
“成渝已被列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的八大节点之一,是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要紧抓战略机遇,尽早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布局全市第二个新型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吴在学建议,重庆应紧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吸引各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快速建成重庆市国家级骨干数据中心的四梁八柱。鼓励各企业集团积极申请能耗指标,为布局成渝算力网打好基础。积极推动成渝双城数据中心互为异地容灾数据中心,做好一体规划,加快促进数据流通和深化数据应用建设。
许仁安
实现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治理体系一体化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首要任务,交通应当先行、做好支撑。”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说。
许仁安表示,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重庆市交通局加强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联动协同,合力推进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
许仁安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双方将加快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治理体系3个一体化,全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好开路先锋。
一是着眼通欧达海,持续拓展对外大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的“6轴7廊8通道”交通主骨架中,有“3轴2廊1通道”通过重庆。要结合重庆特点,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加快构建出海、出境大通道。
二是着眼链接国际,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着力推动形成“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的机场格局,合力打造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今年将加快建设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提速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开工重庆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同时,积极完善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布局,拓展机场功能,提升服务能级。
三是着眼四网融合,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按照“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开通”目标,全力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加快实现1小时成渝双核直连、3小时毗邻省会互通、6小时北上广深通达。今年将通车运营郑万高铁,启动建设渝西、渝宜高铁,实现高铁营业里程、在建里程双双突破1000公里,重庆6小时通达北京。同时,科学谋划川渝间城际铁路网、重庆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网建设,推进“四网融合”发展。
许仁安说,今年两地将新开一批跨省城际公交、同城公交、小巷公交,启动一批智慧高速建设,推广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出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推动信用信息互查互认,加快区域联合执法制度建设。
本组稿件由记者陈国栋、王亚同采写,图片由记者齐岚森摄
双圈对话>>>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佘金波:
加快建设成渝两地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佘金波说,根据《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战略合作协议》,成渝将共同推动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共同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同推动中欧班列(成渝)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畅通沿江客货运通道。一系列重大举措,将有利于成渝两地加快建设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有利于畅通对外联系,带动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加快集聚,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位势能级,巩固重庆、成都门户枢纽地位,进一步发挥“极核”和“主干”引领带动作用,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
成渝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将大力提升成都市青白江区的陆港枢纽发展能级。未来五年,青白江区将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加快“四区一枢纽”建设,发挥国家陆港物流枢纽引领作用。作为一家立足于陆港枢纽建设的本地国有企业,成都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将充分借助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凸显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发展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成都日报记者 赵一)
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陈昊:
成渝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前不久,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前往重庆市考察学习交流,两地政府签署《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协议中的重要内容。“关于双方应如何打造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加强成渝两地制造业合作、提高工业工艺技术等方面着力。”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陈昊说。
陈昊认为,成渝两地制造业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如重庆的汽车、造船等行业具有很大优势,成都的汽车制造也有雄厚基础。”他建议,双方可在这些领域研究国际国内制造业特点、规律,构建新的产业分布和合作关系,实现“有上游、有下游”的合作方式。
陈昊表示,高质量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工艺技术,“应整合两地研究机构和大学,整合研发实力,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最好能通过两地企业、研发机构,建立制造工艺开发创新中心,共同提高两地工艺技术水平,从而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把技术提上来。”
(成都日报记者 白洋)
四川省人大经济委员会委员、维诚审计评估集团董事长陈维亮:
加强“四区”联动共建成渝科创走廊
“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任务,也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四川省人大经济委员会委员、维诚审计评估集团董事长陈维亮表示,这几年,西部科学城建设一直在快马加鞭,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创平台、重大项目加速布局。
陈维亮说,成渝两地应共同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共同担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使命和重大责任,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西部科学城,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发挥四川天府新区、重庆高新区的战略优势,协同重庆两江新区、成都高新区,加强“四区”联动,共建成渝科创走廊,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跃迁,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成渝力量。
(成都日报记者 李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