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佛殿石造像修复后。(受访者供图)
11月10日,记者从南岸区文管所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弹子石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一期已竣工并通过初步验收。这处在长江之畔伫立600余年的石质文物,借助科技手段得以延年益寿。
弹子石摩崖造像为元末明初定都重庆的大夏政权凿刻,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经风吹日晒和江水浸泡,造像表面裂隙纵横、风化和微生物病害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医”的地步。
2016年,该文物被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项目”,并作为川渝石窟砂岩风化病害治理技术的示范项目地。给它做“手术”前,文物专家对其进行了科学、严谨的“体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组对弹子石摩崖造像片区进行了考古调查,通过勘探、试掘、测绘、三维建模等手段采集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建档、分析研究。
2016年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修缮团队对临江大佛、五佛殿石造像(即修缮工程一期)的保存现状、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进行现场勘察,运用红外热成像仪、地质雷达等仪器监测分析文物病害,并开展了大量修复试验,为编制保护修缮方案、指导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采用与造像本体材质相同的石材制作试验模块,利用模块开展大量修复试验,以检测加固材料的稳定性等,从中找出最适合这里的修复材料。”弹子石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说,这项工作从2016年至2020年一直在进行,前后共制作了超过1.5万份试块。最后修复材料选择的是国产水硬性石灰,这种材料不开裂、不变形,稳定性好。
修缮工程自2020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文物修复工作人员先后对造像本体开展了表面除尘、清洗、脱盐、裂隙修复、补型等工作。这些工作颇具科技含量,如清洗分为微粒子喷射清洗、高温高压蒸汽清洗等类别,以更加科学有效地给造像“洗澡”。
“我们在修缮工程中还设置了小型气象站,对微环境进行持续监测,为科学修复提供可靠依据。”该负责人介绍,经过精心修缮,消除了造像积尘、微生物病害、裂隙、空鼓、残缺及岩体内部盐害等病害,解决了文物及周边岩体结构稳定问题,让文物得以延年益寿。此次修缮积累的宝贵经验,将运用到西南地区其他石刻造像的保护修缮之中。
如果说一期工程是为文物“手术”,那么即将开展的二期工程则是让文物的“面容”更加清晰、健康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接下来,文物修复专家们将开展石造像彩绘、金箔层病害治理,以及佛龛、题刻修复等项目,将造像的历史信息更好地传承下去。
修缮工程全部完工后,南岸区将以文物本体为核心,将这处隐于江畔的摩崖造像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开放式文化公园。 (记者 赵迎昭)